“正能量”一词本为物理学术语,以真空能量为零,能量大于真空的物质为正,能量低于真空的物质为负。但经过一些博主通过微博将其赋予新内容并借助互联网得到广泛传播,成为社会的流行语,具有了积极意义。这一现象表明
| A.大众传媒是文化创新的重要动力 |
| B.微博已成为文化传播的最主要途径 |
| C.网络是文化多样性存在和发展的基础 |
| D.科技进步是推动文化发展的重要因素 |
在古代,人类只能使用植物花朵与动物的血当作染料在岩石上勾勒动植物线条,画出抽象图案。20世纪40年代,纽约一些年轻画家开始以线条、痕迹、斑点为符号去表现作者主观的意识,打破了延续几个世纪的欧洲写实主义画风,抽象画派成为当时艺术的一朵奇葩。西方美术史上这一现象主要体现了( )
| A.发展就是运动变化 |
| B.发展是量变到质变的过程 |
| C.发展是新事物对旧事物的“扬弃”过程 |
| D.发展的实质是新事物的产生和旧事物的灭亡 |
有人认为,“有量变就有质变,有质变就有事物的发展”。这一观点( )
| A.是不科学的,因为有量变不一定有质变,有质变就有发展 |
| B.是正确的,因为量变是质变的必要准备,发展就是质变 |
| C.是不科学的,量变达到一定程度才会引起质变,事物前进和上升的质变才是发展 |
| D.是正确的,因为量变引起质变,质变促进事物发展 |
1的10次方是1,0.9的10次方约0.35,1与0.9之间只差小小的0.1,相乘后的结果却相差很大。这启示我们( )
| A.量变一定会引起质变 | B.要抓住时机促成质变 |
| C.要重视量的积累 | D.要坚持联系的观点 |
“青山遮不住,毕竟东流去。”这给我们的启示是( )
| A.要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的原则 |
| B.人类面对规律无可奈何 |
| C.要全面把握事物的联系 |
| D.要满腔热情地支持新事物 |
清代诗人张维屏在《新雷》一诗中写道:“造物无言却有情,每于寒尽觉春生。千红万紫安排著,只待新雷第一声。”其中,“千红 万紫安排著,只待新雷第一声”可寓指( )
| A.事物发展的道路是曲折的 |
| B.事物发展的前途是光明的 |
| C.果断抓住时机,促成质变 |
| D.量的积累必然会引起质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