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2013年新年伊始,我国中东部地区及四川盆地多次出现持续大范围雾霾天气和空气污染,引发公众对空气质量尤其是PM2.5的关注。
材料一  2013年“两会”期间,大气、水、土壤等突出环境污染问题,成为大家热议的话题,多位全国政协委员和人大代表呼吁国家加快修订大气污染等方面的法律,加大治理环境的力度。但也有代表指出,目前治理环境污染还存在许多困难和压力,做好这项工作任重而道远。
材料二 春节燃放烟花爆竹是中国人的传统习俗,对于很多人来说,过年少了爆竹声,年味就淡了许多。然而,燃放爆竹对环境的影响也很明显。广州决定从今年起停办已连续举办18年的春节焰火晚会;郑州取消今年元宵节焰火晚会,并倡议市民尽量不燃放烟花爆竹。春节要不要禁放爆竹,在网友中引起了热议,也产生了一些分歧。
正方:燃放爆竹既污染又浪费,要禁。
反方:不燃放爆竹没有年味,不要禁。
材料三 环境保护需要全民参与,共同治理。近年来,海南省H市高擎“生态立市”的旗帜,大力发展绿色经济、循环经济和低碳经济,以资源节约、环境保护、生态建设为重点,构建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经济与环境协调发展的新局面。生态立市战略被列入“十二五”全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指导思想。
(1)结合材料一,运用经济生活知识,说明目前治理环境污染存在的困难和压力主要体现在哪些方面?
(2)结合材料二,请你在正方或反方中任选一方,运用文化生活相关知识论证该观点。
(3)运用“价值观的导向作用”知识,谈谈你对海南省H市生态立市战略的理解。(8分)

科目 政治   题型 综合题   难度 较难
知识点: 消费对生产的反作用 联系的多样性 条件性 实现人生价值 文化创新的途径 生态文明建设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2015年是西藏自治区成立50周年。4月15日,国务院新闻办公室发表的《西藏发展道路的历史选择》白皮书,以大量数据和生动事实,全面展现了60多年来西藏社会发生的天翻地覆的变化。下面摘录的是白皮书部分数据与事实:
事实一:半个多世纪以来,在中华民族大家庭中,西藏各族人民与全国各族人民同心同德,风雨同舟,建立起新型的民族关系,藏族与其他民族你中有我、我中有你,谁也离不开谁。
事实二:2013年,西藏农牧民人均纯收入达到6578元,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20023元。西藏经济逐步由封闭型向开放型、由供给型向经营型转变,发展步伐基本上与全国同步。
事实三:目前,在西藏自治区34244名四级人大代表中,藏族和其他少数民族代表31901名,占93%以上,门巴族、珞巴族、纳西族、回族、壮族等均有自己的代表。
(1)结合事实一,说明半个多世纪以来,我国建立起怎样的新型民族关系。三个事实分别体现了我国处理民族关系的哪个原则?
(2)中央多次指出,在西藏要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坚持社会主义制度,坚持民族区域自治制度。请运用所学知识说明在西藏为什么要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

2015年以来,美国针对中国在部分南海岛礁进行工程建设多次表达不满与指责。5月20日,美国常务副国务卿声称,中国在南海填海造地等行为将引发地区局势紧张、不稳定甚至冲突。对此中国外交部回应表示,中国是在自己的主权范围内搞建设,其目的主要是为了在南海海上搜救、防灾减灾、航行安全等方面提供服务,更好地履行中国的国际责任和义务,其特点是和平性和公益性。希望美方恪守在主权争议问题上不选边站队的承诺,不发表不负责任的言论,多为地区和平稳定发挥建设性作用。
(1)我国奉行的外交政策是什么?材料中外交部的回应体现其哪些基本内容?
(2)中美建交30多年来, 既有合作也有冲突,复杂多变,但中美关系整体在不断进步。目前中美正致力建设新型大国关系。请分析中美关系复杂多变的根本原因。

十八大报告中提出,要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报告指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要重点抓好四个方面的工作:一是要优化国土空间开发格局;二是要全面促进资源节约;三是要加大自然生态系统和环境保护力度;四是要加强生态文明制度建设。报告说,面对资源约束趋紧、环境污染严重、生态系统退化的严峻形势,必须树立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生态文明理念,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地位,融入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各方面和全过程,努力建设美丽中国,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我们一定要更加自觉地珍爱自然,更加积极地保护生态,努力走向社会主义生态文明新时代。
结合材料,从“人民群众历史作用”角度谈谈你对建设生态文明的看法。

2013年11月2日,习近平主席在会见21世纪理事会北京会议外方代表时说,中国坚持改革开放不动摇,改革开放永无止境,只有进行时没有完成时。党十八届三中全会将提出综合改革方案,就全面深化改革进行总体部署。中国越发展,就越要开放,我们将继续抱着谦虚的态度,学习借鉴其他国家的先进理念和发展经验,包容并蓄,走同其他国家和谐共生的发展道路。
结合材料,运用“社会发展规律”的有关知识,阐述“改革永无止境”的道理。

“人无俭不立,家无俭不旺,党无俭必败,国无俭必亡”。近年来我国“舌尖上的浪费”非常严重,发生的群体范围也很广泛,不同群众浪费的原因不同,特别是一些普通百姓认为,大操大办才有面子,菜点得多,酒上得足才有身份。针对“舌尖上的浪费”,习近平总书记作出批示:“浪费之风务必狠刹!”,表明了中央厉行勤俭节约、反对铺张浪费的鲜明态度和坚定决心,体现了中央关心群众生活、注重改善民生的为民情怀。
结合材料,运用“价值观”的相关知识,说明为什么要大力倡导“厉行节约、反对浪费”的价值取向?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