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列与五四运动有关的四幅对联中,哪一幅能够反映出运动取得了初步的胜利( )
| A.“学生含冤,定卜年不雨;同胞受辱,可兆六年风雪” |
| B.“民众雪耻心坚,全市罢工;本店金钱主义,独自开张” |
| C.“学生一日不释,本店一日不开” |
| D.“共争青岛归还,同看围贼罢黜;欢呼学生复课,庆贺商店开门” |
“……永禁或设或入与诸国仇敌之会,违者皆斩。……如复滋伤害诸国人民之事,或再有违约之行,必须立时弹压惩办。”该条约规定反映出()
| A.中国主权和领土完整遭到破坏 |
| B.清政府成为列强统治中国的工具 |
| C.西方列强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 |
| D.列强侵华势力开始深入中国内地 |
罗荣渠先生在《现代化新论》一书说:“在此以后,外国渗透中国的方式从外贸领域扩大到投资、生产、销售、金融各个领域,直接改变了原有的小农—手工业生产方式,使中国在经济上和财政上都日益陷入对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的依附地位。”这里的“在此以后”是指()
| A.第一次鸦片战争 |
| B.第二次鸦片战争 |
| C.甲午中日战争 |
| D.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
史学家孟森在《清代史》中指出:“至于鸦片一案,则为清运告终之萌芽。盖是役也,为中国科学之实验,为中国无世界知识之实验,为满洲勋贵无一成才之实验。”从全球化的角度看,鸦片战争失败的原因是:()
| A.中国军事的落后 | B.清政府的腐败无能 |
| C.中国无世界知识 | D.满洲贵族人才的缺失 |
清朝谈判大臣对鸦片战争后某一条款的订立颇为得意,认为把清政府最担心的麻烦——诉讼推给外人处置,有使中英之间的商务矛盾不至于上升为两国间武力冲突的好处。该条款涉及()
| A.割让香港岛 | B.领事裁判权 |
| C.巡查贸易权 | D.关税协商 |
有人说:“英国挑起鸦片战争的主要目的是要扫除中国设在贸易往来道路上的主要障碍。”以下各项最能说明这一观点的是()
| A.鸦片贸易合法化 | B.开放通商口岸 |
| C.协定关税 | D.获得最惠国待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