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党的十八大报告中提出要努力建设美丽中国,着力推进绿色发展、循环发展、低碳发展,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某校高二(1)班同学结合思想政治课的学习,围绕建设“美丽中国”进行了研究性学习,请你参与。
建设美丽中国,需要绿色发展。然而,在当前的政绩考核体系中,经济发展指标所占比重过大,生态环保指标权重低,因而不少地方领导短视,子孙的未来,民族的前途,全然不顾。为抓“政绩”,片面追求GDP增长率,导致经济发展方式粗放,资源消耗高、利用率低,造成严重的环境污染问题。
(1)请运用历史唯物主义的有关知识说明,怎样才能克服“短视”,实现绿色发展?
建设美丽中国,需要加强和深化生态示范创建。要坚持典型引路、试点示范,通过开展生态省(市、县)、环境优美乡村、绿色学校、绿色社区、绿色医院等创建活动,形成全社会共同推进美丽中国建设的良好局面。
(2)请从唯物辩证法的角度,说明生态“示范创建”的哲学依据。
建设美丽中国,不仅仅需要生态环境的提升、人与自然的和谐,还要整体提升人民的心灵美丽和精神文明。人如果没有了诗意,大地就会遭到蹂躏,不再是家园;精神就会变得平庸,不再有幸福。
(3)上述观点体现了“文化与生活”的哪些道理?

科目 政治   题型 综合题   难度 中等
知识点: 革命文化与社会主义先进文化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材料一: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60年来,始终把中国人民的利益与各国人民的共同利益结合起来,通过维护和平来发展自己,又通过自身的发展来促进世界和平,构筑一个富有魅力的和谐世界。2008年12月13日,中日韩三国领导人在日本福冈共同签署的《三国伙伴关系联合声明》就是有力的佐证。
材料二:为了打击亚丁湾、索马里海域猖獗的海盗活动,2008年12月26日中国海军舰艇编队赴该海域执行护航,其主要任务是保护航经该海域中国船舶和人员安全以及国际组织运送人道主义物资船舶的安全。这是我国根据联合国宗旨和安理会有关决议首次使用军事力量赴远海坚决捍卫国家尊严与利益的正当行动。
(1)材料一体现的我国外交政策及其宗旨是什么?请指出中日韩建立三国伙伴关系的《政治生活》的理论依据。
(2)阅读上述材料,谈谈在国际关系中,我国致力于维护自己国家利益和各国人民共同利益的理由。
(3)作为当代青年学生,你觉得维护我国的国家利益我们应该怎么做?

你熟悉互联网,但你了解物联网吗?下面,让我们一起来认识和感受奇妙的物联网世界吧。
材料一:抢占经济科技制高点,关系到国家竞争力和民族的未来。物联网有望成为我国抢占一代信息技术前沿的桥头堡,成为我国经济进一步发展的新引擎。我国政府必须抓住这一历史性机遇,及早谋划,有所作为。
材料二:当前,物联网发展在研发水平、行业标准、人才队伍、相关政策、国家安全和个人隐私保护等方面给我们提出了新的课题。
(1)结合材料一,运用《政治生活》中的相关知识,说明在物联网发展过程中政府为什么要有所作为。
(2)结合材料二,运用政府职能的相关知识,谈谈政府应该如何作为。

党的十七大报告首次把“基层群众自治制度”纳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制度范畴,这是我们党不断推进社会主义政治制度自我完善和发展的生动体现。
(1)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制度除了“基层群众自治制度”外,还有哪些制度?(3分)
(2)党高度重视基层群众自治的依据和意义是什么?

探究题:结合背景材料进行探究,能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并综合运用有关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创造性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案、策略等。本题18分。
材料一:自2003年起,教育部分批批准了北京大学、清华大学等76所高校开展自主选拔录取改革试点工作,给试点高校提供自主选择自己所需人才的空间和舞台。下面是部分高校2010年自主招生面试试题,这些试题体现了高校选拔人才的价值取向。
*何为软实力,如何构建国家软实力?
*《阿凡达》很火,欧美大片、日本动漫也很受欢迎。如何在这种环境下发展中国文化?
*谈谈雷锋精神的内涵理解,现在社会该不该提倡雷锋精神?
*给你一张厚纸、一根铁丝,怎样煮熟鸡蛋?
*"范跑跑"现象你如何看待?
(1)材料一所述试题内容体现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的哪些要求?
材料二:高考之后,在学校举行的成人仪式上,l8岁的同学们欢聚一堂,在老师、家长、知名校友和各级领导的祝福下,向青春致礼,立下神圣誓言:“我已长大成人,永远做祖国忠诚的儿女,从今天开始,我以诚心对他人,以孝心对父母,以热心对社会,以忠心对国家!提高修养,增长才干。天地为鉴,国旗为证,十八而志,青春万岁!”。铮铮誓言蕴含了青年学子对崇高思想道德目标的追求。
(2)结合材料二谈谈科学文化修养和思想道德修养的关系。
材料三:成人仪式结束之后,小王同学看到了下面两幅漫画。
注:漫画1、2分别根据华君武的《阎王开发中心》、方成的《最新配方》改编
(3)漫画1、2分别反映了怎样的不良文化现象?如何解决漫画中反映的问题?

始于春秋时期的清明节至今已经有2500年的历史了。扫墓是最早的清明祭拜的形式,这种习俗随着社会的进步和文明的发展逐渐演变为更多的形式。2002年,共青团中央发起了“清明网上祭英烈,共铸中华民族魂”活动。2009年清明节参与网络祭拜人数达到1000万左右,他们将祭奠先人的文字和音像放在互联网上,让所有的亲人和故友都能在不同的地方同时或随时祭拜。这种文明和科学的祭拜方式,让逝者安息,于生者有益。
运用《文化生活》的有关知识,结合以上材料回答:
   (1)上述材料主要体现了传统文化的什么特点?
   (2)你是怎样看待清明祭拜形式的演变的?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