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表为我国某城市人口资料。读下表完成题。
|
1982年 |
1990年 |
2000年 |
总人口(万人) |
35 |
167 |
701 |
0~14岁(%) |
35.27 |
14.63 |
8.5 |
15~64岁(%) |
58.36 |
83.15 |
90.39 |
65岁及以上(%) |
6.37 |
2.22 |
1.11 |
该城市自1982年至2000年( )
A.人口自然增长率很高,人口增长迅速 | B.人口出生率增高,人口老龄化问题得到缓解 |
C.人口出生率大幅度降低,人口死亡率大幅度增高 | D.人口增长率很高,有大量青壮年人口迁入 |
该市人口变化可能带来的影响有( )
①缓和了当地就业紧张局面 ②制约了该市的经济发展 ③增加了劳动力 ④加大了城市基础设施的压力
A.①② | B.①④ | C.②③ | D.③④ |
该城市最可能是( )
A.拉萨 | B.深圳 | C.西安 | D.沈阳 |
当北印度洋海区洋流呈顺时针流动时()
A.北京是高温多雨 | B.地中海地区气候温和多雨 |
C.悉尼是高温多雨 | D.华南地区寒冷干燥 |
25西气东输、南水北调和西电东送是我国重点建设的资源跨区域调配工程,以下关于这三项工程的说法错误的是 ( )
A.西气东输工程既是资源调配工程,又是交通建设工程 |
B.南水北调是解决我国水资源空间分布不均匀的重要措施 |
C.西电东送的发电能源都是非可再生能源 |
D.三项工程都经过了沪宁杭工业基地 |
图6是中国产业转移路线示意图。读图完成23~24题。有关我国产业转移方向的叙述,正确的是 ( )
A.目前,技术密集型和资金密集型产业大量转移至中、西部地区 |
B.海外产业向我国转移,最初主要集中在长三角地区 |
C.目前,制造业开始向长三角经济圈和环渤海经济圈等地区转移 |
D.海外产业首先向我国沿海经济区转移 |
有关我国产业转移影响的叙述,正确的是 ( )
A.使沿海地区工业产值呈下降趋势 |
B.促进长三角的矿产资源开发与经济发展 |
C.三次产业转移均促进了珠三角的产业升级 |
D.对迁出地来说可能带来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 |
阅读下面材料,完成21~22题。
材料1:为了顺利实现产业转移,促进经济更快、更好地发展,广东省政府提出了“腾
笼换鸟”的决策,就是把珠三角的某些产业转移到粤东、粤西和粤北,腾出空间来,再引进
和发展其他产业。
材料2:目前珠三角某市与粤北某市投资要素对比表
投资地区 |
招商门槛 |
土地价格 |
平均工资水平 |
环保门槛 |
珠三角某市 |
![]() |
30万元左右 |
1500元左右 |
禁引污染企业 |
粤北某市 |
<5000万元 |
2万元左右 |
500元左右 |
免征排污费 |
有关珠三角向粤北地区转移产业所具有的特点,叙述正确的是 ( )
A.劳动力需求量大 | B.生产规模大 | C.技术含量高 | D.环境污染较轻 |
“腾笼换鸟”对粤东、粤西和粤北地区产生的有利影响是 ( )
①增加就业机会,促进市场繁荣
②促进地方经济发展,带动环境质量提高
③促进产业升级,加快工业化进程
③土地利用多样化,耕地面积扩大
A.①② | B.③④ | C.①③ | D.②④ |
读我国东北地区玉米芯综合利用产业链示意图(图5),回答19~20题。在世界其他地区,生产木糖醇的原料主要是林木,在我国则主要是使用玉米芯。与其他相比,我国用玉米芯作原料制取木糖醇的主要好处是 ( )
A.扩大林木的使用范围 |
B.有利于减轻酸雨危害 |
C.推动工业化进程 |
D.有利于保护森林资源 |
下列关于该地发展玉米芯综合产业链,对当地社会、经济、环境产生的影响,不正确的叙述是 ( )
A充分利用自然资源
B.减轻空气污染和水污染
C.挤占本应种植粮食作物的大量土地
D.安排农村剩余劳动力就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