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修改的《机动车驾驶证申领和使用规定》于2010年4月1日起实施,新规规定酒驾一次扣12分,出此拳治理酒驾是因酒后驾车是引发交通事故的重要原因。如图所示为交警在对驾驶员是否饮酒进行检测。其原理 是:橙色的酸性K2Cr2O7水溶液遇呼出的乙醇蒸气迅速 变蓝,生成蓝绿色的Cr3+。下列对乙醇的描述与此测定原理有关的是 ( )
①乙醇沸点低 ②乙醇密度比水小 ③乙醇具有还原性
④乙醇是烃的含氧衍生物 ⑤乙醇可与羧酸在浓硫酸的作用下发生取代反应
A.②⑤ | B.②③ |
C.①③ | D.①④ |
有X、Y、Z、M四种金属,已知:X可以从Y 的盐溶液中置换出Y;X和Z作原电池电极时,Z为正极;Y和Z的离子共存于电解液中,Y离子 先放电;M的离子的氧化性强于Y的离子,则这四种金属的活动性由强到弱的顺序是( )
A.X 〉Z 〉Y 〉M | B.X 〉Y 〉Z 〉M |
C.M 〉Z 〉X 〉Y | D.X 〉Z 〉M 〉Y |
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
A.自然界中存在大量单质硅 |
B.石英、水晶、硅石的主要成分都是二氧化硅 |
C.常温下硅性质活泼,能与氯气、强酸反应 |
D.自然界中的硅都是以二氧化硅的形式存在 |
一定体积0.01 mol/L的稀硝酸溶液恰好能氧化一定质量的铁、铝混合物,已知两种金属均被氧化为最高价态,还原产物只有NO。若用0.01 mol/L NaOH溶液溶解相同质量的该混合物,当反应完全时所需氢氧化钠溶液的体积是稀硝酸溶液的1/5,则样品中铁、铝的物质的量之比为( )
A.1∶4 | B.1∶3 | C.2∶3 | D.5∶3 |
常温下,在溶液中可发生以下反应:
①2Fe2++Br2===2Fe3++2Br-;②2Br-+Cl2===Br2+2Cl-;③2Fe3++2I-===2Fe2++I2。
由此判断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I-和Cl2不能够发生氧化还原反应 |
B.反应②中当有1 mol Cl2被还原时,有2 mol Br-被氧化 |
C.氧化性强弱顺序为:Cl2>Br2>Fe3+>I2 |
D.还原性强弱顺序为:I->Fe2+>Br->Cl- |
常温下,下列各组离子在指定溶液中能大量共存的是( )
A.pH=1的溶液中:Fe2+、NO3-、SO42-、Na+ |
B.由水电离的c(H+)=1×10-14 mol·L-1的溶液中:Ca2+、K+、Cl-、HCO3- |
C.c(H+)/c(OH-)=1012的溶液中:NH4+、Al3+、NO3-、Cl- |
D.c(Fe3+)=0.1 mol·L-1的溶液中:K+、ClO-、SO42-、SC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