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阅读下面这首诗,并回答后面的问题。
端居① 
—— 李商隐
远书归梦两悠悠,只有空床敌素秋②。
阶下青苔与红树,雨中寥落月中愁。
[注]①端居:闲居。②素秋:秋天的代称。
这首诗的三、四两句在艺术手法上有什么特点?请简要分析。
答:

科目 语文   题型 诗歌鉴赏   难度 中等
知识点: 山水田园诗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古诗鉴赏
送友人
李白
青山横北郭,白水绕东城。此地一为别,孤蓬万里征。
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挥手自兹去,萧萧班马鸣。
注:“萧萧班马”出自《诗经》。班马:离群之马。
对这首诗的理解,不恰当的一项是

A.诗人和友人挥手告别,马仿佛懂得主人心情,临别时禁不住萧萧长鸣。
B.诗中有青翠的山岭,清澈的流水,洁白的浮云,火红的落日,相互映衬。
C.本诗形象鲜明,自然美与人情美交织在一起,写得有声有色,节奏明快。
D.本诗感情真挚,一反李白诗的豁达乐观,尽显缠绵悱恻的哀伤情调。

“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中“浮云”“落日”的意象写出了诗人怎样的心境?

宋词鉴赏(共8分)
望江南·江南岸
(北宋)王琪
江南岸,云树半晴阴。帆去帆来天亦老,潮生潮落日还沉。南北别离心。
兴废事,千古一沾襟。山下孤烟渔市远,柳边疏雨酒家深。行客莫登临。
下列对本词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第一句以“江南岸”起句,所写景物为江岸所见,“半晴阴”是全词的总体背景。
B.“帆去帆来”一句巧妙化用李贺的诗句“天若有情天亦老”,别离的情感蕴含其中。
C.下片全部实写,先正面议论,用“兴废事”三字点出怀古之意,再转到具体写景。
D.全词景中含情,情景交融,转换自然,用语虽然平易,却含不尽之意,情韵悠然。

词的结尾写道“行客莫登临”,词人这么说的原因是什么?请结合全词简要分析。

阅读下面一首唐诗,完成后面题。
喜李翰自越至
刘长卿
南浮沧海上,万里到吴台。
久别长相忆,孤舟何处来。
春风催客醉,江月向人开。
羡尔无羁束,沙鸥独不猜。
请概括“久别长相忆,孤舟何处来”中包含的诗人的情感。
简要赏析“春风催客醉,江月向人开”这一联所运用的艺术手法。

阅读下面一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寄校书七兄①
李冶
无事乌程②县,蹉跎岁月余。
不知芸阁吏,寂寞竟何如?
远水浮仙棹,寒星伴使车。
因过大雷③岸,莫忘几行书。
【注】①本诗是女诗人李冶写给自乌程前往芸阁(藏书处,即秘书省)赴任的“七兄”的。校书:“校书郎”(官名)的省称。②乌程:今浙江吴兴,李冶家乡。③大雷:在今安徽望江。南朝诗人鲍照途经此地时曾写下《登大雷岸与妹书》。
一、二两联反映了七兄怎样的生活状态?

颈联运用了哪两种修辞手法?请简要分析。

全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阅读下面的宋诗,回答问题。
道中喜雨
曾几
苏秀道中,自七月二十五日夜大雨三日,秋苗以苏,喜而有作。
一夕骄阳转作霖,梦回凉冷润衣襟。
不愁屋漏床床湿,且喜溪流岸岸深。
千里稻花应秀色,五更桐叶最佳音。
无田似我犹欣舞,何况田间望岁心。
【注】 ①苏:今江苏苏州。秀:秀州,今浙江嘉兴。
本诗颈联运用了什么样的表现手法?请结合诗句分析。
你认为本诗的诗眼是哪个词?并结合全诗说出理由。(5 分)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