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世界某区域图,回答题。图中阴影区域是世界某粮食作物的产区,其农产品为
A.大豆 | B.稻米 |
C.玉米 | D.小麦 |
2011年10月,甲国遭遇50年来最严重洪灾,其主要的自然原因是
A.终年高温多雨,降水量大 |
B.受台风的影响,降水量大 |
C.受东北季风和地形的共同作用 |
D.受西南季风和地形的共同作用 |
每一个区域都具有特定的地理环境条件,并对区域发展产生深刻的影响。不同区域由于地理环境的差异,人们的生产、生活的特点有许多不同,区域的发展水平、发展方向等也存在差异。据此比较长江三角洲和松嫩平原两个区域,回答下列问题。下列各项,不属于长江三角洲和松嫩平原共性的是 ( )
A.都位于入海口处 | B.都位于我国季风区 |
C.土壤都比较肥沃 | D.都是平原地区 |
下列关于长江中下游平原不同发展阶段,地理环境对农业生产活动的影响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开发早期,人们利用和改造自然的能力低下,稠密的水系成为人们交通的阻隔。 |
B.当船作为交通工具被广泛使用时,稠密的水系为扩大交通联系提供了天然水道 |
C.我国历史上人口从北方至南方几次大规模的迁移,为长江中下游平原的水稻种植业提供了丰富的劳动力资源 |
D.在农业生产走向规模化、专业化、机械化的今天,长江中下游平原作为全国 “粮仓”的地位已超过东北平原和华北平原,成为全国最大的商品粮供应地 |
下列关于地理环境对其它生产活动影响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长江三角洲的轻工业发展依托于当地发达的农业基础 |
B.长江三角洲商业贸易发达依托于优势的地理位置 |
C.松嫩平原发展重化工业依托于当地丰富的石油资源和周围地区的煤、铁等资源 |
D.长江三角洲发展重工业依托于当地丰富的矿产资源 |
区域是地理学的主要研究对象之一。不同的区域,自然环境千姿百态,人类活动也是千差万别。同一个区域内部,地理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也随着其他条件的影响而变化。据此回答下列问题。划分区域的意义是( )
①更方便了解区域特点、差异②有助于进行区域研究和区域发展规划
③因地制宜发展区域经济④了解区域发展的有利和不利条件
A.①②③ | B.②③④ | C.①③④ | D.①②③④ |
对区域的理解正确的是( )
A.区域是地球表面客观存在的不受人为因素影响的空间单位 |
B.区域既是上一级区域的组成部分,又可进一步划分为下一级的区域 |
C.区域的边界是十分明确的 |
D.一个区域内部特征是绝对一致的 |
区域内部与区域之间的特征分别为()
A.地带、非地带 | B.差异、整体 |
C.相对一致、差异 | D.绝对一致、相对一致 |
读下图,完成下列各题。当地球公转到A点时,此时为北半球的()
A.冬至日 | B.春分日 | C.夏至日 | D.秋分日 |
当地球公转到B点时()
A.遵义的正午太阳高度角达一年最大 |
B.广州的正午太阳高度角大于遵义 |
C.遵义的昼长大于广州 |
D.广州的昼长大于遵义 |
若黄赤交角变为0°,则不可能出现的现象是()
A.太阳终年直射赤道 | B.全球全年无四季变化 |
C.全球无冷暖差异 | D.全球全年都是昼夜平分 |
假设某河流自西向东流,流水对北岸的冲刷比南岸严重,而且在该区域一年中有两次被太阳直射,则该河流所处的纬度可能是()
A.20°S | B.20°N | C.30°S | D.30°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