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3年6月7日.《申报》刊登的《商业利润与大众生活》一文中称:“限制利润,为统制经济主■(注:原文无法辨识)所要求的一个条件;安定民生,为战时经济政策所要求的一个条件。因此,上述两种条件的配合,乃是其绝对的必要性。”文章宣传了当时在上海等地推行的经济统制政策,这种政策
A.利于日本掠夺中国战略资源 | B.加速了官僚资本的急剧膨胀 |
C.有利于市场繁荣和民生改善 | D.限制利润符合中国大众的要求 |
《战国策•秦策一》载:“(前338年)孝公死,惠王代后……人说惠王曰:大臣太重者国危,左右太新者身危。今秦妇人婴儿皆言商君之法,莫言大王之法,是商君反为主,大王更为臣也。”文中向惠王讲这番话的“人”在客观上代表了当时哪种阶层的利益?
A.没落贵族 | B.新兴地主 | C.立功将士 | D.富裕农民 |
中国古代官吏选拔标准有一个由世袭→功劳→道德→门第→才学的变化过程。其中实现选择标准由家族世袭到功劳大小的变化的时期是
A.西周 | B.战国 | C.魏晋 | D.隋唐 |
下面描述的是古代生活在关中地区的一个人发迹的故事。你认为这四项可能真实的是 ①他在公元前350年发生的一次战争中立功,得到国君赏赐的50亩土地②第二年,他辛勤耕种,喜获丰收,政府免除了他的徭役③第三年,他又买了几十亩土地,成了大地主④几年后,他卖掉土地去经商,得到了政府的奖励
A.①②③ | B.①③④ | C.①②④ | D.①②③④ |
成语往往蕴含着丰富的历史。秦、晋两国国君几代都互相通婚,后称两姓联姻为“秦晋之好”。这一成语最早可能出现在
A.夏朝 | B.商朝 | C.春秋 | D.战国 |
《孟子•告子》载:“天子适诸侯,曰巡狩,诸侯朝于天子曰述职。……一不朝,则贬其爵,再不朝,则削其地,三不朝,则六师移(讨伐)。”这段材料反映的是
A.西周初年的分封制 | B.西周末年周王室的衰落 |
C.春秋时期的诸侯争霸 | D.战国时期的群雄并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