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史料记载:乾隆年间,徽人在苏州镇抚司衙门之前兴建徽郡会馆,后又在阊门外上塘街建新安会馆。同治年间,在南显子巷再建安徽会馆。苏州府属各城镇还有一些徽人的会馆。据此可知( )
A.清朝时期徽商是一个实力雄厚的商帮 | B.徽商的形成是清朝闭关锁国政策的结果 |
C.苏州被辟为通商口岸后,商品经济非常发达 | D.太平天国运动使徽商为躲避战乱大量移居苏州 |
下图为近代中国茶叶新式销售渠道示意图,该流程图反映出
A.茶叶出口数额远超内销 | B.外国商人在华合法设厂 |
C.外销型农产品形成规模 | D.自然经济体系完全解体 |
“凡当收成时,两司马督伍长,除足其二十五家每人所食可按新谷外,余则归国库,凡麦、豆、苎麻、布帛、鸡、犬备物及银钱亦然。盖天下皆是天父上主皇上帝一大家,天下人人不受私,物物归上主,则主有所运用,天下大家处处平均,人人饱暖矣。”对这个方案理解正确的是
A.针对北方的农村现状而设计 | B.体现农民对理想社会的向往 |
C.废除了封建地主土地所有制 | D.挽救了当时农民运动的危局 |
西方国家的“三权分立”并不是什么神秘的东西,它和中国儿童游戏中的“锤子、剪刀、布”同一原理,即一物降一物。对此种说法你认为
A.正确,讲出了三权分立的实质 |
B.贴切,道出了三种权力之间的关系 |
C.不妥,三种权力的关系不是简单的单向制约 |
D.不妥,三权关系应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 |
“他们不承认任何外界权威,不管这种权威是什么样的。宗教、自然观、社会、国家制度,一切都受到了最无情的批判。……以往的一切社会形式和国家形式、一切传统观念,都被当做不合理的东西扔到垃圾堆里去了。”材料中的“他们”为西方近代思想发展过程中同一时代的杰出代表,其中一位是
A.彼特拉克 | B.莎士比亚 | C.马丁·路德 | D.伏尔泰 |
1896年梁启超在《论报馆有益于国事》中说:“报馆者,国家之耳目也,喉舌也,人群之镜也,文坛之主也,将来之灯也,现在之粮也。伟哉报馆之势力,重哉报馆之责任”。下列关于报刊杂志的观点正确的是
A.鸦片战争时期各报刊报道时局和战况,民众开始有“新闻”的观念 |
B.戊戌变法时期,《中外纪闻》开创新闻画报之先河 |
C.辛亥革命中报纸成为宣传政治纲领和开展政治斗争的武器 |
D.新文化运动以后,阅读报刊成为民众生活的重要内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