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期”是海南的传统民俗节日。以前每逢“公期”,人们都要拜祭“公祖”,举行“过火山”、“上刀梯”、“贯铁杖”等仪式。今天,人们移风易俗,利用这一民俗节日“赛红歌”、“赛书法”、“赛技能”,建设和谐文化,倡导文明新风。这表明民俗节日
①体现了民族心理和情感,富有民族文化韵味
②是传统文化的组成部分,具有相对稳定性
③集中展示了本区域文化,是民族文明程度的重要标志
④是长期社会实践的产物,是文化创新的重要动力
A.①② | B.①④ | C.②③ | D.③④ |
2012年10月,“商王武丁与后妇好”殷商盛世文化艺术展在台北故宫开幕。分藏于台湾和大陆的武丁王陵文物和他的妻子妇好墓文物,首次合璧展出。两岸文物交流激荡起两岸中华儿女共同的民族情怀。这主要体现了
①中华儿女对中华文化的认同感和归属感
②中华民族强大的民族凝聚力
③中华文化是联系各地中华儿女的纽带
④中华文化异彩纷呈
A.①③④ | B.①②③ | C.①②④ | D.①②③④ |
《浮生六记》是清代文学家沈复的作品,文学界称《浮生六记》为“小红楼梦”。其中《海国记》“册封琉球国记略”中的文字清晰地记载了黑水沟为中国(清廷)与琉球国的分界线,钓鱼台(岛)明显在中国领域内的事实。可见
A.汉字是世界文化的基本载体 |
B.文字是文化的基本载体,记载了社会发展的历史轨迹 |
C.史书典籍是中华文明一脉相承的重要见证 |
D.史书典籍丰富中华民族的文化底蕴,增强民族凝聚力 |
2012年3月22日,中共中央总书记胡锦涛在北京人民大会堂会见中国国民党荣誉主席吴伯雄。国共两党首度共同正式确认“两岸同属一中”。这一共识表明
①两岸对中华文化的认同感和归属感②加强文化交流实现了两岸文化趋同
③两岸应共同传承和弘扬中华文化④两岸关系和平发展取决于文化认同
A.①④ | B.②③ | C.①③ | D.②④ |
在“入世十周年”的座谈会上,一位企业家讲了这样一个小尴尬:为了增进与客户的感情,感恩节这一天,他给世界各地的客户都发邮件表示感谢,没想到回复的特别少,一位希腊的客户干脆直接告诉他,他们根本不过感恩节。由此可见
A.商业贸易是文化交流的重要途径 | B.应当认同和尊重其他民族的文化 |
C.文化多样性是人类文明进步的动力 | D.经济往来离不开对其他民族文化的了解 |
生活中一系列的“XX控”,折射出“控”已成为一种生活状态。“控”字当选说明
①社会存在是对社会意识的反映②社会实践是文化产生的源泉
③信息传播手段和传递方式的变革改变着生活方式④人们在社会生活中获得文化
A.①② | B.②③ | C.②④ | D.③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