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列材料,根据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出行前通过手机就能得知交通路况信息;足不出户也能预约名医专家掌握健康情况;社区环境出现污染状况就会被迅速导入排污通道……”这些仅仅只是智慧城市蓝图的—部分。
材料一 智慧城市是以互联网、物联网、电信网、广电网、无线宽带网等网络组合为基础,以智慧技术高度集成、智慧产业高端发展、智慧服务高效便民为主要特征的城市发展新模式。建设智慧城市将进一步推动智慧型产业的发展以及加快相关产业的转型升级,并为企业发掘新增长点和转型提供新的思路。目前各地智慧城市规划早已启动,一项以“智能化”为焦点的产业盛宴已经展开。
材料二 为建设“智慧城市”,某市作出了“建设智能化、信息化、网络化的智慧城市”战略部署,在充分调查研究的基础上制订了智慧城市发展规划,提出到2016年基本建成智慧城市的目标。规划明确了政府的责任和任务,强调充分调动各方积极性,构建政府、企业、市民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用相结合的推进体系,整合各类共享资源,增强智慧城市建设的协同力。
(1)根据材料一,运用经济生活知识,说明建设智慧城市对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影响,并从企业的角度,为发展智慧城市提出合理化建议。
(2)结合材料二,运用政治生活知识,说明在规划实施过程中,作为市民应如何为建设“智慧城市”作出自己的努力。
文化创意和设计服务是商品知识性,高增值性和低能耗、低污染的新型高端服务业。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2007-2014年中国文化产业增加值及占GDP的比重变化图
(1)概括材料一反映的经济现象。
材料二:为加快文化创意和设计服务产业发展,S市出台了一系列推动文化创意和设计服务产业发展的措施:增强创新驱动发展新动力,健全鼓励创新、创意和设计激励机制;加大人才政策扶持力度,实施文化创意和设计人才扶持计划;壮大市场主体,推动优势企业加强产业联系,打造跨界融合的产业集团;培育市场需求,推动转变消费观念,扩大文化消费规模等。
(2)结合材料二,运用《经济生活》知识,说明S市推动文化创意和设计服务产业发展的合理性。
材料三:近来来,我国文化创意和设计服务产业飞速发展,但又存在以下问题:文化创意和设计服务企业的行政审批程序复杂,管理部门职责不明确,市场准入门槛高;文化创意和设计的相关法律发展滞后,知识产权,创意权属保护体系不够完善,侵权现象严重;文化创意和设计产业得到国家资本扶持条件苛刻,企业融资困难;小微文化创意和设计企业缺乏品牌推广和媒体宣传资源,制约文化创意和设计产业的发展。
(3)依据材料三,运用“为人民服务的政府”的知识,说明我国应怎样推动文化创意和设计服务产业的健康发展。
2015年是全面深化改革的关键一年,是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开局之年,也是“十二五”规划的收官之年,做好经济工作意义重大。
材料一:我国经济取得巨大成就,但是文化市场消费潜力依然巨大。要挖掘本地的化消费潜力,必须增强本地的文化自信。湖南省委省政府顺应时代发展的潮流,一方面根据党中央关于文化改革发展的新部署,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讲话精神,建设文化强省;另一方面加强经济社会发展,为建设丈化强省提供强劲动力。湖南历来是一片文化的“沃土”,文源深、文脉广、文气足。省委省政府对内注重深挖湖湘文化的思想内涵,对外提升“湖湘文化”品牌度,今年春节期间,湖南省文化厅调派精兵强将,安排数支小分队分赴澳大利亚、意大利、葡萄牙、保加利亚与捷克等地进行文化交流,通过春节这个中国传统节日,让更多的海外人士感受到中华文化与湖湘文化的独特魅力。这些措施推动了湖南文化自信的不断增强。
材料二:发展为了人民,发展要靠改革。过去30余年,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举世瞩目的成就,靠的就是改革。当前,我国经济发展仍处于结构调整阵痛期、增长速度换挡期,仍处在爬坡过坎的紧要关口,不深化改革,发展就难有活力、难以持续。因此要坚定不移向深化改革要动力,还要继续抓好户籍、财税、投融资等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的改革,达到“一子落而满盘活”。
(1)结合材料一,运用“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有关知识,谈谈湖南省在文化强省过程中是如何增强文化自信的。
(2)结合材料二,从辩证法角度,说明“坚定不移深化改革,达到“一子落而满盘活”,的正确性。
(3)结合材料二,从历史唯物主义的角度为全面深化改革提出两条方法论建议。
去年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全面总结我国发展经验、准确研判当前形势和未来走势,提出要认识新常态,适应新常态,引领新常态。
材料一:法治新常态,是经济社会发展新常态的必然要求,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决定》指出:“党的领导与社会主义法治是一致的。社会主义法治必须坚持党的领导,党的领导必须依靠社会主义法治。”习近平同志对《决定》所作的说明在谈到党的领导和依法治国的关系时强调:“对这一点要理直气壮讲、大张旗鼓讲。要向干部群众讲清楚我国社会主义法治的本质特征,做到正本清源、以正视听。”
材料二:经济新常态特点之一,是第三产业消费需求逐步成为主体,城乡区域差距步缩小,居民收入‘占比上升,发展成果惠及更广大民众。从消费需求看,我国现在模仿型排浪式消费阶段基本结束(模仿性排浪式消费,指消费没有创新,热点比较集中),个性化、多样化消费渐成主流,保证产品质量安全、通过创,新供给激活需求的重要性显著上升。必须采取正确的消费政策,释放消费潜力,使消费继续在推动经济发展中发挥基础作用。
(1)运用政治生活知识,说明怎样理解“党的领导与社会主义法治是一致的”。
(2)结合材料二,运用经济生活知识回答:模仿性排浪式消费基本结束的主要原因有哪些?企业应该如何适应这一经济新常态?
运用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的知识分析材料所蕴涵的哲理。
材料一:2008年9月15日,伴随着华尔街投资银行雷曼兄弟公司申请破产,次贷危机引发了美国的金融危机,而且由于金融全球化的发展,美国次贷危机又引发了全球性、系统性的金融危机。
材料二:为了防范美国次贷危机可能给中国经济带来的影响,2008年9月15日到11月26日,中国人民银行罕见地先后四次下调利率,三次下调存款准备金率。下调“二率”,意味着货币政策在实际操作上已告别从紧,政策重点开始转向“保增长”。
材料三:10月24日,来自中国、韩国、日本和东盟的首脑在北京商定,最迟到明年6月推出总额800亿美元的联合基金,来避免东亚地区陷入金融危机。世行专家表示,共同基金可望在一定程度上帮助维护东亚地区金融和经济稳定,从而为解决全球金融危机带来曙光。
上述三段材料是如何体现联系观点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