果蝇的灰身与黑身是一对相对性状,直毛与分叉毛为另一对相对性状。现有两只亲代果蝇杂交,子代表现型及比例如下图所示。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A.控制两对性状的基因位于常染色体和性染色体上,不遵循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 |
B.正常情况下,雄性亲本的一个精原细胞可产生的精子类型是四种 |
C.子代中表现型为灰身直毛的雌性个体中,纯合子与杂合子的比例为1∶5 |
D.子代中灰身雄蝇与黑色雄蝇交配,可产生黑身果蝇的比例为1/2 |
下列关于酶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A.生物体内的酶都是由活细胞产生的,其合成包括转录和逆转录两个过程 |
B.活的生物体的任何一个细胞都能产生酶,酶在细胞内才起催化作用 |
C.酶分子结构在高温、低温、过酸、过碱条件下均会受到破坏而使酶失去活性 |
D.同一生物体内的各种酶要求的催化条件不一定相同,其催化效率受温度和pH的影响 |
如右图所示表示某反应物剩余量随pH及温度变化的情况,正确的是( )
A.该酶的最适温度是37 ℃ |
B.随着pH的升高,酶的活性先降低后升高 |
C.随着温度的升高,酶的最适pH不变 |
D.随着温度的升高,酶的活性逐渐降低 |
同一生物体内的各类活细胞所含的酶( )
A.种类无差异,数量不同 | B.种类有差异,数量不同 |
C.种类无差异,数量相同 | D.种类有差异, 数量相同 |
如右图表示某酶在不同处理条件(a、b、c)下催化某反应生成物的量和反应时间的关系,解读此图可以获得的信息是( )
A.三个处理中b是此酶促反应的最适条件 |
B.三个处理条件的差异不可能是酶制剂的量的不同 |
C.三个处理条件的差异可能是反应底物的量的不同 |
D.三个处理条件的差异很可能是处理温度的不同 |
下列图表是有关某种酶的实验处理方法及实验结果,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试管 Ⅰ |
试管 Ⅱ |
试管 Ⅲ |
|
某酶 |
2 mL |
2 mL |
2 mL |
pH |
8 |
8 |
7 |
温度 |
60 ℃ |
40 ℃ |
40 ℃ |
反应物 |
2 mL |
2 mL |
2 mL |
A.甲物质可能抑制该酶的活性
B.该酶比较适合在40 ℃的环境下起作用
C.该酶在中性环境下的催化效率比碱性环境中高
D.该酶在作用35 min后便失去活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