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次世界大战后,亚洲、非洲、拉丁美洲的许多发展中国家,由于下列哪些原因人口增长很快
①政治上的独立;②民族经济的发展; ③医疗卫生事业的进步; ④民族风俗
A.①②③ | B.②③④ | C.①③④ | D.①②④ |
读“1980-2005年我国人口迁出、迁入重心演化轨迹图”,回答下列各题。由图可知
A.迁出重心的位移变化比迁入重心明显 |
B.迁入重心的位移变化主要表现在东西方向 |
C.20世纪80年代以来,人口一直迁往东南方向 |
D.两重心位移在南北方向上始终保持同向变化。 |
2000—2005年我国人口迁入重心的移动,最可能原因是
A.京津冀都市圈的崛起 | B.西部大开发战略实施 |
C.长三角经济快速发展 | D.东北传统工业区振兴 |
读“近300年来全球不同类型土地面积的变化示意图”,回答下列各题。导致图示不同类型土地面积变化的根本原因是
A.全球变暖 | B.人口增加 | C.植被破坏 | D.自然灾害 |
图示不同类型土地面积变化趋势对地理环境的影响包括
A.生态环境趋于好转 | B.河流含沙量减少 |
C.旱涝灾害频率降低 | D.水资源短缺加剧 |
下面是一幅“某山坡在2月25日的遥感影像分析处理图”。结合图文资料,回答下列各题。根据图中的信息确定拍摄时间是当地
A.4时30分 | B. 9时30分 |
C.14时30分 | D.16时30分 |
植被1和植被2最可能分别是
A.热带草原常绿阔叶林 |
B.热带雨林热带草原 |
C.荒漠热带雨林 |
D.常绿阔叶林针阔混交林 |
读“我国某地区不同坡度地形比例图”和当地气温与降水统计资料,回答小题。该地区的气候类型最可能是
A.温带季风气候 | B.亚热带季风气候 |
C.高山气候 | D.温带大陆性气候 |
考虑地形的影响,该地区农业最适宜发展
A.小麦种植为主 | B.水稻种植为主 |
C.生态型立体农业为主 | D.淡水养殖业为主 |
我国某中学地理兴趣小组利用课外调查得到的某河流各月平均径流量数据,绘制成下图(图中数字表示月份,同心圆数值自内向外增大)。据此回答下列各题。关于该河流水文特征的叙述,正确的是
A.一年有两次汛期,汛期时间很长 |
B.冬季有结冰期,出现断流现象 |
C.径流量大,泥沙含量大 |
D.水位不稳,季节变化大 |
关于该河流域农业发展的相关分析,正确的是
A.热量不足是制约农业发展的主要因素 |
B.冬小麦种植面积广,是我国冬小麦主产区之一 |
C.农产品单产高,商品率低 |
D.土壤盐碱化是农业生产面临的主要问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