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同学把欧洲的17~18世纪、中国的春秋战国时期、中国的19世纪末20世纪初放在一起寻找材料开展研究性学习。你认为他研究性学习的主题应该包括
①政治清明的表现 ②阶级结构变化 ③新旧思想观念冲突 ④制度创新
A.①②③ | B.②③④ | C.①②④ | D.①②③④ |
从传统社会向现代化工业社会的大转变艰难复杂,就西方国家而言,在工业革命前经历了长达数世纪的渐进演变过程,从这些过程中孕育出启动西欧现代化的基本动力……其中最主要的基本动力是( )
A.科技创新 | B.制度变革 |
C.“圈地运动” | D.殖民扩张 |
美国史学家克罗斯比在《哥伦布交流》的序言中说,“历史学者在探寻新旧世界重新接触的真正意义之时,受到传统的局限。生态学者或地理学者在粗略浏览了16世纪的原始资料之后会发现:哥伦布航行所带来的最重要的变化,在本质上是生物意义上的。但连经济史学者也会偶尔遗漏这一点”。这表明作者( )
A.否定哥伦布发现新大陆 |
B.从生态视角解释欧洲对美洲的殖民 |
C.为欧洲殖民者进行辩护 |
D.以欧洲为中心来评价哥伦布 |
斯塔夫里阿诺斯在《全球通史》中写道:“1500年至1763年间,欧洲由于控制了各大海洋和西伯利亚及南北美洲人烟比较稀少的地区,已从默默无闻的地位中崛起。”在此,他强调了欧洲崛起的( )
A.市场因素 | B.军事因素 |
C.技术因素 | D.政治因素 |
美国纽约是世界著名城市,在历史上其名称几经变化:1626年之后叫“新阿姆斯特丹”(New Amsterdam);1674年之后叫纽约市(City of New York)。这一变化出现的原因是( )
A.“无敌舰队”的覆灭 |
B.《航海条例》引发的战争的结果 |
C.英法七年战争的结束 |
D.美国摆脱了英国的殖民统治 |
程汉大在《英国政治制度史》中说,英国国王在(光荣)革命前保证“维护先王批准的法律和文件”,而革命后保证“根据议会同意的法规进行统治”。这主要表明( )
A.崇尚法治是英国的传统 |
B.革命前后英国民主制度无实质性变化 |
C.革命后国王成为可有可无的虚君 |
D.革命前后英王权力来源发生了重大改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