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是20世纪初北京普通市民的两段对话
背 景 |
对 话 |
1912年,清帝退位 |
文三:“大清朝灭了,现在是民国,你还敢留辫子,小心被当成满清余孽!” 赵四:“那我得赶快剪掉辫子。” |
1917年,清帝复辟 |
赵四:“大清皇帝回来了,你还不赶紧买条假辫子戴上,小心被当成革命党!” 文三:“哪里有卖,我得赶快去买一条。” |
当时某报刊对上述行为进行评论,下列标题比较贴切的应是
A.民风日新 B.民智未开 C.民权兴衰 D.民族觉醒
1919年,《每周评论》指出:“巴黎的和会,各国都重在本国的权利,什么公理,什么永久和平,什么威尔逊总统十四条宣言,都成了一文不值的空话。……非全世界的人都站起来直接解决不可。”20世纪20年代中国人“直接解决”的主要表现是
A.新文化运动 | B.实业救国运动 |
C.国民大革命 | D.护国运动 |
佩弗在《远东》中说:“1912年在中国建立起美国政体的仿制品,真是荒唐可笑。……这种政体悲惨地结束了。然而,失败的并不是这种政体,而是一代人。”对此理解不正确的是
A.仿制品是指共和政体、三权分立、联邦制等政治体制 |
B.荒唐可笑是因为仿制品不适合中国国情 |
C.悲惨地结束是指辛亥革命没有结束专制独裁 |
D.由于当时领导者的局限性,这种政体在中国失败 |
下图为拿起武器保家自卫的高山族战士。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图示情景发生于甲午战争期间 |
B.他们的斗争得到清政府的支持 |
C.粉碎了日本对台湾的侵略企图 |
D.表现了台湾人民的爱国情怀 |
《南京条约》中的“五口”,是英国人基于“广州是传统的外贸口岸;福州靠近盛产红茶的武夷山;上海地处长江入海口附近,且临近富饶的江浙”等理由选择的结果。这种选择
A.便利英国向中国大量倾销鸦片 | B.便利英国掠夺中国劳动力办厂 |
C.表明英国的目的是打开中国市场 | D.表明英国要向中国大量投资 |
1945年12月,美国关于日本战争赔偿问题的文件规定:拆迁日本的工业设备,并把日本的工业生产能力维护在20年代后半期的水平,日本人的生活水平不高于亚洲的其他国家。1949年美国政府决定大幅降低对日本的赔偿要求,1950年5月停止战争赔偿计划。战后初期,美国对日政策出现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A.帮助日本恢复经济,推行民主改革 |
B.“冷战”局面的加剧和中国政治形势的变化 |
C.加紧孤立、封锁和威胁东欧社会主义国家 |
D.扶植日本,稳定资本主义制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