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森林或草场发生火灾时,救火的措施之一是在火场附近的周围铲除一定宽度的树木和杂草,形成一道“防火墙”,其理由是
A.使温度降到着火点以下 | B.使可燃物与火源隔离 |
C.使可燃物与空气隔绝 | D.使树木杂草变为不可燃物质 |
甲、乙两种不含结晶水的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如图l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 20℃时甲物质的溶解度为60克 |
B. | 升高温度可使不饱和的甲溶液变为饱和 |
C. | 将45℃时甲、乙的饱和溶液分别降温到 时,两溶液均析出晶体 |
D. | 时,甲、乙两物质的溶解度相等 |
下列实验操作或记录正确的是
A. | 稀释浓硫酸时,将水沿烧杯壁慢慢倒入浓硫酸中,并用玻璃棒不断搅拌 |
B. | 打开装有浓盐酸的试剂瓶,可看到白烟 |
C. | 用托盘天平称取5.4 氯化钠 |
D. | 测溶液 值时,将待测液倾倒在 试纸上,将 试纸的颜色与标准比色卡比较即可 |
将20克甲、5克乙、8克丙三种纯净物混合,在密闭容器中加热发生化学反应,经分析可知:反应后混合物中含有5克甲、16克丙,还含有一种新物质丁。则丁物质的质
量是
A. | 12 | B. | 9 | C. | 4 | D. | 17 |
下列物质按照单质、混合物、氧化物的顺序排列的是()
A. | 水银、硬水、水 | B. | 石墨、熟石灰、生石灰 |
C. | 氨气、空气、消石灰 | D. | 冰、醋酸、干冰 |
已知:氯化银(白色)、碳酸银(白色)、碳酸钙(白色)、氢氧化铜(蓝色)都难溶于水。
下列溶液分别跟氯化铜溶液、稀盐酸、碳酸钠溶液反应,并产生不同现象的是( )
A. | B. | 硫酸 | C. | 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