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通史》写道:“列宁几乎是孤身一人号召立即进行第二次革命。然而时间证明他是正确的,因为战争持续得越久,公众的不满情绪就越大,他的要求也就越得人心。”这里所说的“第二次革命”的直接目的是
A.退出第一次世界大战 | B.推翻沙皇专制统治 |
C.推翻资产阶级临时政府 | D.巩固苏维埃政权 |
中日双方对1894年7月25日发生的丰岛海战记述各异。中方《济远航海日志》记载:“7点45分,倭三舰同放真子弹,轰击我船,我船即刻还炮。”日文出版的《二十七八年海战史》称:“7点52分,彼我相距约3000米之距离。济远首先向我发炮,旗舰吉野立即迎战,以左舷炮向济远轰击。”这说明()
A.研究者立场会影响其对历史的解释 | B.历史真相因年代久远而变得模糊不清 |
C.通过文字记载最终能够还原历史真相 | D.原始记录比研究文献更接近历史真相 |
维新思潮的代表人物严复在《辟韩》一文中说:“秦以来之为君,正所谓大盗窃国者耳。国谁窃?转相窃之于民而已。”他主张“国者,斯民之公产也,王侯将相者,通国之公仆隶也。”这一言论反映了严复()
A.还政于民的主张 | B.进化和革命的思想 |
C.中体西用的观点 | D.废除君主制的要求 |
明朝范濂的《云间据目抄》记载:“松江旧无暑袜店,暑月间穿毡袜者甚众。万历以来,用尤墩布(一种细密、柔软的棉布)为单暑袜,极轻美,远近争来购之。故郡治西郊,广开暑袜店百余家。合郡男妇皆以做袜为生,从店中给筹取值,亦便民新务。”下列各项对材料理解正确的是
①松江成为丝织业中心②纺织业技术水平提高
③松江出现了雇佣关系④官府鼓励手工业发展
A.①② | B.②③ | C.①④ | D.③④ |
北宋大儒张载是理学创始人之一,他提出:“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对这句话的理解不正确的是( )
A.体现了学者匡时济世的理想追求 | B.反映了理学以继承儒学正统为己任 |
C.说明理学思想有利于稳固统治秩序 | D.理学家具有反对君主专制的要求 |
1954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与1949年《共同纲领》在内容上的根本不同在于
A.规定的国家权力机关不同 | B.规定的国家政治体制不同 |
C.规定了人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 | D.规定的社会形态和体现的原则不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