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书法历史悠久,从甲骨文、金文演变为大篆、小篆、隶书,到东汉、魏、晋时期,草书、楷书、行书基本定型,中国书法形成了百家争鸣的景象。回顾书法发展的过程,可以发现“晋人尚韵、唐人尚法、宋人尚意、元人尚志”。这说明 ( )
①事物之间的联系是无条件的
②事物在批判与继承、联系与创新中发展
③意识能够促进客观事物的发展
④事物的矛盾在不同阶段具有不同的特点
| A.①② | B.③④ | C.①③ | D.②④ |
下图网络漫画《孟母四迁》给我们的启示是()
| A.网络文化的发展,给人造成了不利影响 |
| B.孟母的做法不利于孟子的全面发展 |
| C.国家应加强对网络和文化市场的管理 |
| D.孟母不懂得文化具有多样性,其做法偏激 |
当今世界,有220多个国家和地区,2500多个民族,6000多种语言。不同民族、不同历史文化背景的人们,共同创造了各具特色、丰富多彩的文化。不同文明之间持续开展对话、交流,最终融汇成人类文明奔流不息的长河。这表明()
①人民群众是文化创造的源泉②文化交流使得各民族文化趋向统一
③文化既是民族的又是世界的④文化多样性是人类文明进步的动力
| A.①② | B.③④ | C.①③ | D.②④ |
“比”、“从”、“北”、“化”四个字由“人”字以不同结构构成(如图为甲骨文),高度概括了人生的成长历程,体现了中国古代文化的内在逻辑体系。我们可以体会到,与人“比”后,总会模仿学习他人的优点,即“从”;之后会产生叛逆,即“北”;最后,能从正反两个方面思考,一切为我所用,进入“化”的阶段。上述材料说明()
①文化产生于人类的实践活动
②文化的创新要立足于优秀的传统文化
③内涵丰富的汉字文化一脉相承
④优秀文化能够增强所有人的文化素养
| A.①② | B.①③ | C.②③ | D.③④ |
针对西方国家对人民币汇率的责难,我国政府明确表示:汇率的调整是渐进的过程。中国是个大国,要考虑中国在整个国际经济中的责任。对我国政府这一态度的认识正确的是()
①我国作为主权国家享有管辖权
②我国与西方国家的经济利益没有一致性
③我国是一个负责任的大国
④我国既维护自身利益,又维护各国人民的共同利益
| A.①③ | B.①② | C.②③ | D.③④ |
新疆自治区党委一直高度重视和关心爱国宗教人士队伍,高度重视做好宗教工作。分别在乌鲁木齐市、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昌吉回族自治州、和田地区等地召开了宗教人士座谈会,深入听取了宗教人士的意见建议。材料体现了广大宗教界人士()
①在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和维护社会稳定中发挥积极作用
②引导信教群众、推动宗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
③协助党和政府做好工作,抵制宗教极端思想
④民主行政、依法治国,维护社会稳定和谐
| A.①③ | B.②④ | C.①④ | D.③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