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一九七九年,那是—个春天,有—位老人在中国的南海边画了一个圈。神话般崛起座座城,奇迹般聚起座座金山。一九九二年,又是—个春天,有—位老人在中国的南海边写下了诗篇。天地间荡起滚滚春潮,途上扬起浩浩风帆。”―――歌曲《春天的故事》
请回答:
(1)材料中一九七九年的“春天”喻指什么?“有一位老人”指的是谁?
(2)他当时在广东划的“圈”总共有多少个?
(3)有人认为上述政策的实行便利了外国企业抢占中国市场,使外国列强在战场上没有得到的东西几乎都得到了,因此这种政策的实施弊大于利。你是否同意他的观点?说明理由。

科目 历史   题型 综合题   难度 中等
知识点: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阅读下列材料:
1987年,戈尔巴乔夫出版了《改革与新思维》一书,在新思维中,他主张国际关系人道主义化,引导社会主义向资本主义“趋同”和“一体化”,其改革的根本目的是“根本改造”社会主义制度,实行“人道的、民主的社会主义”,并且以推行“民主化、公开化、多元化”作为改革和发展政治体制的战略方针。
结合所学知识,回答:
(1)戈尔巴乔夫采取了怎样的措施实行政治改革?
(2)戈尔巴乔夫改革为什么会失败?
(3)从中我们可以吸取哪些教训?

为以下图片填写说明:

1.2.

北京大学是我国近代建立的第一所综合性大学,今年建校115周年。一个多世纪来,北京大学始终与民族共命运,与时代同进步,走过了不平凡的历程。
请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北京大学刚建校时的名字是什么?它是哪一运动的产物?
(2)北京大学曾是新文化运动的中心。请你说出新文化运动的口号是什么?
(3)北京大学是五四运动的策源地。五四运动的性质是什么?
(4)北京大学是中国教育发展的缩影。综观北京大学的发展历程和它在中国历史发展中的作用,你认为我国应该怎样发展教育事业?

阅读材料并回答问题
材料一:开辟荆榛逐荷夷,十年始复克先基。
材料二:春愁难遣强看山,往事心惊泪欲潸。四万万人同一哭,去年今日割台湾。
——丘逢甲《春愁》
材料三:2003年12月7日,温家宝总理访美时,谈到两岸关系时说:浅浅的海峡,国之大殇,乡之深愁。
材料四:2005年3月14日,十届人大第三次会议通过《反分裂国家法》。以法律的形式进一步明确一个中国的原则。
(1)材料一中的“荷夷”指的是什么?本诗的作者是从“荷夷”手中收复了台湾的民族英雄,你知道他是谁吗?
(2)材料二中的“去年今日割台湾”具体指什么事件?后来台湾又是怎样曾经回归祖国的?
(3)材料三中“国之大殇,乡之深愁”指什么局面?我国政府提出的解决这一局面的基本方针是什么?
(4)结合材料四谈谈祖国和平统一的有利因素和不利因素各一个?

阅读下列两个表格:
图表一:1939年和1946年英、法、德各国煤、铁、钢产量表

项目
年份



煤(百万吨)
1939年
235
50.2
396.9
1946年
193.1
49.3
105.5
铁(万吨)
1939年
811
738
1775
1946年
789
344
208
钢(万吨)
1939年
1343
795
2373
1946年
1290
441
256


图表二:
资本主义国家经济年平均增长率比较表

时间
1870~1913年
1913~1950年
1950~1970年
年平均增长率(百分比)
2.6%
1.9%
4.9%

请回答:
(1)图表一反映了什么历史现象?
(2)图表二反映了什么历史现象?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