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有计划地接种“甲流感疫苗”,接种该疫苗后在体内可引起的免疫反应是( )
A.B细胞、T细胞和浆细胞遇到刺激后都不断进行分裂 |
B.T细胞受刺激后分裂分化形成的致敏T细胞能释放淋巴因子 |
C.吞噬细胞受刺激后能特异性识别甲型H1N1流感病毒 |
D.“甲流感疫苗”与病毒结合使其失去侵染宿主细胞的能力 |
将某活组织放入适宜的完全营养液中,置于适宜的条件下培养。培养液中甲乙两种离子的浓度保持相等且恒定,定期测得细胞中两种离子的含量,得到如右图所示曲线。据图分析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A.该组织的细胞吸收甲乙两种离子的方式分别 是被动转运和主动转运 |
B.该组织细胞运输离子甲的载体蛋白数量比运 输离子乙的数量多 |
C.两种离子均只能从低浓度的一侧运输到高浓 度的一侧 |
D.曲线mn段和ab段表明两种离子浓度的升高抑制了细胞的吸收 |
丙氨酸的R基为-CH3、赖氨酸的R基为—C4H10N,在它们缩合成的二肽分子中含有的C、H、O、N原子数分别为()
A.9、19、3、2 B.9、19、3、3
C.9、19、4、3 D.9、21、4、3
德国科学家西诺西和吕克·蒙塔尼因发现遗传物质是RNA的艾滋病病毒(HIV)而获得2008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下列关于生物体内的RNA叙述错误的是()
A.生物的遗传物质只能是DNA或者是RNA |
B.RNA具有多种生理功能,如遗传功能、催化功能等 |
C.HIV是通过病毒RNA的自我复制能在T细胞外完成增殖 |
D.RNA分子中含有核糖,DNA分子中含有脱氧核糖 |
将标记的尿嘌呤核糖核苷引入某植物的活细胞后,可检测到放射性的结构是()
A.细胞核、液泡、中心体 | B.核糖体、细胞核、高尔基体 |
C.细胞核、核糖体、细胞溶胶 | D.核糖体、内质网、液泡 |
某肽链由51个氨基酸组成,如果用肽酶把其分解成1个二肽、2个五肽、3个六肽、3个七肽,若用柱形图表示这些短肽的氨基总数的最小值(m)、肽键总数(n)、完全水解这些小分子肽所需水分子总数(q),正确的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