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经济大省的江苏,其内部城市化和工业化存在着很大的区域差异。
(1)下图显示江苏省城市化进程的主要特点是
(2)下表显示江苏不同地区城市化水平的差异表现为 ,其主要影响因素是
表 江苏不同地区城镇人口比重构成比较
地 区 |
城镇人口比重(%) |
|
2000年 |
2005年 |
|
苏南地区 |
59.6 |
67.0 |
苏中地区 |
37.7 |
46.3 |
苏北地区 |
31.2 |
39.5 |
(3)请根据实际生活观察,列举我省工业化和城市化进程中出现的问题。
(4)江苏省城市化和工业化从苏南到苏中再到苏北梯度差异比较明显,下列关于实现该省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措施,叙述错误的是( )
A.苏南、苏中和苏北应加快城际交通发展
B.苏南地区要努力实现产业转换升级
C.苏中地区要有序承接上海的产业转移
D.苏北地区要以农业作为支柱产业
在全球化和产业重组的过程中,长三角地区制造业扩散趋势越来越明显。读图文资料,回答问题。
地理研究中常常用某一区域内某行业的就业人口密度(即某单位面积中某一行业就业人口的多少)来衡量该行业在该地区的集聚程度。就业密度的变化可以反映行业的集聚和扩散趋势。
(1)由图甲可见,与2000年相比,2009年上海的黑色金属冶炼业就业入口密度大幅下降,而长三角其他地区密度仍然很低。这主要是因为该行业属高耗能的资源密集型制造业,在上海产业调整中,部分产能被淘汰或转移。长三角其他地区由于矿产资湖、能源匮乏,该行业-直不是重点发展行业。据此,以2000年为基准,分别分析纺织服装、鞋帽制造业和电子通讯设备制造业2009年就业人口密度的空间变化及主要原因。
(2)归纳2000年到2009年上海制造业结构调整的基本策略,并评价其合理性。
新西兰是大洋洲最美丽的国家之一,被誉为"绿色之国"。读图文资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对外贸易在新西兰经济中占有重要地位。中国已是新西兰最大的贸易伙伴,新西兰从中国进口的产品以服装、电信设备、电子数据处理与办公设备、金属制品、化学成品等为主;新西兰出口到中国的产品主要有肉类、鱼类、水果、乳制品、毛毯、食品、造纸、木材等。
材料二:
畜牧业是新西兰农业的主要部门。第三产业以金融业、进出口贸易、通信邮电、旅游业为主。
(1)新西兰享有"绿色生态",植被覆盖率约80%,810万公顷森林中,原始森林约占78%,拥有丰富的珍稀动植物资源。从自然地理角度分析其原因。
(2)新西兰拥有"绿色能源",生产生活用电多来自清洁能源。推测其主要能源,并说明理由。
(3)新西兰发展"绿色产业",根据提供的材料,归纳"绿色产业"的基本特征。
(4)新西兰出口"绿色产品",概括中新两国贸易的主要特点,并分析这种贸易特点对中国的社会经济发展的积极意义。
罗讷河源自阿尔卑斯山脉,流经法国东南部,注入地中海,读图文资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罗讷河流域具有较强的径流调节能力,如上世纪80年代,罗讷河上游出现百年一遇的大洪水,洪峰流经里昂以上河段后,干流径流量在短期内从3250m 3/秒减少到2450m 3/秒。
材料二:
500多公里的罗讷河上曾有20多座水电站,为河流水能梯级开发的"世界之最"。然而,上世纪80年代以来,法国开始拆除水坝和河堤,恢复河漫滩湿地。
(1)说明洪峰在罗讷河里昂以上河段得到有效削减的自然环境原因。
(2)罗讷河里昂以上河段一般在春季会出现汛期,而河口地区夏末通常会出现枯水期,从河水补给的角度分析其主要原因。
(3)解释法国拆除部分水电站的可能原因。
黄土地貌一种独特的地貌形态,它对当地人们的生产、生活方式有着巨大的影响。读图文资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黄土峁、黄土梁和黄土塬是黄土高原的基本地貌形态。
材料二
随着时间的推移、黄土高原的地表越来越破碎,对农业生产的不利影响越来越严重,为减少这种影响,需要采取一系列针对性的措施。
(1)分别写出甲、乙、丙图所示黄土地貌的名称。从自然地理的角度阐述黄土高原基本地貌形态的演变过程。
(2)阐述黄土地貌的演变对农业生产的不利影响。
(3)为减缓黄土地貌演变对农业生产的不利影响,人们动用了推土机等大型机械,实施土地平整工程。简要分析这一措施的有利作用及产生的不利影响。
贵州省某喀斯特山区石漠化严重。农民在山上放牧、砍柴、找土种玉米,当地农民反映,山上的土一年比一年薄,一发大水,土全被冲走了,玉米也被冲走了,石头越来越多,最后连玉米也无法种了,生活越来越困难。
简述为改善环境并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当地政府应采取的具体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