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列材料并回答问题
材料一 “乐家老铺”是中国清朝康熙八年(1669年)创建的一家药店,北京解放前夕经营状况十分危急,只能勉强度日。新中国成立后,随着国民经济的恢复,作为民族工商业代表的乐家老铺在党和政府的重视与关怀下进行了改造,这一改造使乐家老铺获得了新生,经过短短几年的努力,企业面貌大大改观。
材料二 从1985年起,城市改革全面展开,对国有企业实行政企分开,逐步扩大企业的生产经营自主权,成就显著。1992年以后,在大中型企业推行公司制、股分制,向建立现代化企业制度迈进。
请回答:(1)材料一中的“这一改造”是指什么?它的实质是什么?是何时进行的?
(2)材料二中所反映的历史事件是什么?1992年,我国确立了什么经济体制?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在这里,我们发挥了震天的威力!在这里,我们用血写就了伟大的史诗!在这里,我们泻尽了敌人的底,在这里,我们击退寇兵!在残破的北关城墙插上了国旗!……台儿庄,一片灰烬;台儿庄的名字,和时间争长。——臧克家《红血洗过的战场》
材料二:近代以来,由于我们一盘散沙,我们的民族总是在斗争中遭到失败。抗日战争中,……,中华民族形成了一个统一的抵抗力量。
材料三:美国前总统罗斯福说:“假如没有中国,假如中国被打垮了,你想有多少个师团的日本兵,可以调到其他方面来作战。
(1)材料一描述的是哪次战役?指挥者是谁?
(2)结合材料二、三及所学知识,简述抗日战争胜利的历史意义?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辛亥革命后,兴起了“实业救国”的浪潮。1912—1919年,中国的地主、官僚、商人、资本家兴办厂矿四百七十余个,新厂矿的投资加上扩建增资共计一亿三四千万元,超过1912年以前50年民族资本一亿三千万元的投资总和。1914年中国面粉出口10万担;1915年出口20多万担;1916年出口30多万担;1917年出口80万担;1918年出口达210万担;1919年出口超过275万担。
材料二:他从1895年开始筹办大生纱厂……他为了开发沿海滩地,围垦造田,兴修水利,推广农业技术改良措施,扩大产棉区……他在发展交通运输事业上,于1905年创立了大达内河小轮公司,开拓苏北内河运输……他用工厂的利润兴办科学、文化、教育事业和社会公益机构……
请回答:
(1)材料二中的“他”是谁?
(2)材料一反映出我国民族工业发展进入什么时期?
(3)出现这种现象的原因是什么?这种现象能长期维持吗?
阅读下列材料:
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
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
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
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
读后请回答:
(1)材料反映了中国近代史上哪一重大历史事件?
(2)在党生死攸关之时,是什么事件改变了红军的命运,该事件有怎样的历史意义?
(3)材料后四句涉及到的主要历史事实是什么?(4分)
阅读下列一段文字,回答问题
1840年至1901年的六十余年间,中国屡遭西方列强欺凌,被迫签订了一系列不平等条约,清政府完全成为帝国主义统治中国的工具,中国逐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国家,中华民族陷入苦难深重和极度屈辱的深渊。
(1)19世纪40年代到20世纪初,西方列强对中国发动过那些主要侵略战争?指出它们对中国近代社会造成的最主要的影响。
(2)在侵略者的炮口的震撼下,清王朝被迫与列强签订了一系列不平等条约。其中,最能体现中国领土主权开始遭受破坏,有利于帝国主义对中国资本输出,最终使清政府变成洋人的朝廷的分别是哪一条约的哪一条款?
(3)面对列强的侵略,中华民族进行了英勇抗争。请各写一例中国军民抗击侵略的史实。
(4)每一次侵略战争,清政府都签订了不平等条约。你得到什么样的认识。
融入情景,探究问题。
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85周年纪念大会上,胡锦涛指出:“中国共产党85周年的历史,就是为中华民族的独立、解放、繁荣,为中国人民的自由、民主、幸福而不懈奋斗的历史。”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七次全国代表大会上,胡锦涛又作了《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为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胜利而奋斗》的报告。这次会议对继续推进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做出了全面部署。九年级某班在老师的指导下,全班同学围绕“中国共产党的革命发展进程”这一学习主题,分四组通过搜集、整理、分析资料进行探究活动。
(1)第一组:从中国共产党诞生到新中国诞生,这一时期党在探索民主革命道路过程中取得了哪些重大成就?从中你能得出什么结论?
(2)第二组:新中国成立后,在探索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道路过程中走了哪些弯路?从中得出哪些启示?
(3)第三组:中国共产党历史上的两次伟大转折是指什么?各有什么重大影响?
(4)第四组:中国共产党历史上的第一、二、三代领导集体分别形成了哪些重大理论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