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Y、Z三种短周期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位置如右图,X通过共用三对电子形成X2分子,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化合物XZ 3中各原子均满足8电子的稳定结构 |
B.X、Y、Z三种元素形成的含氧酸都是强酸 |
C.常温下,Z单质可与Y的氢化物发生置换反应 |
D.Z的气态氢化物比Y的气态氢化物更加稳定 |
已知:C(s,石墨) ="=" C(s,金刚石) ΔH =" +1.9" kJ·mol-1。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相同条件下,1 mol石墨比1 mol金刚石能量高 |
B.断裂1mol石墨中的化学键吸收的能量比断裂1mol金刚石中的化学键吸收的能量少 |
C.若:C(s,石墨) + O2(g)==CO2(g) ΔH1=-393.5 kJ•mol-1 则有:C(s,金刚石) + O2(g)==CO2(g)ΔH2=-395.4 kJ·mol-1 |
D.其他条件不变时,加入合适的催化剂,可实现该反应的反应热转变为ΔH<0 |
下列各项中,理由、结论及因果关系均正确的是
选项 |
理由 |
结论 |
A |
相同物质的量浓度溶液的pH:BaCl2>MgCl2 |
碱性:Ba(OH)2>Mg(OH)2 |
B |
相同物质的量的原子失去电子的数目:Al>Na |
还原性:Al>Na |
C |
相同数目的分子中可电离的H+数:H2SO4>HClO |
酸性:H2SO4>HClO |
D |
相同物质的量得到电子的数目:稀硝酸>浓硝酸 |
氧化性:稀硝酸>浓硝酸 |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电解氯化镁溶液可获得金属镁 |
B.将盛满二氧化氮气体的试管倒立在水中,可观察到溶液充满试管 |
C.为测定熔融氢氧化钠的导电性,可将氢氧化钠固体放在石英坩埚中加热熔化 |
D.向煤中加入适量石灰石,在煤燃烧时SO2最终生成CaSO4,可减少对大气的污染 |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将FeCl3溶液加热蒸干得到FeCl3固体 |
B.向Fe(NO3)2溶液中加少量盐酸,无明显现象 |
C.向氢氧化镁悬浊液中滴加FeCl3溶液,无明显现象 |
D.向FeSO4溶液中滴加NaOH溶液,先出现白色沉淀,最终沉淀转化成红褐色 |
分别取四种溶液于四支试管中进行实验,结论正确的是
操作 |
现象 |
结论 |
|
A |
加入浓NaOH溶液,加热 |
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变蓝 |
原溶液中一定含有NH4+ |
B |
加入稀盐酸,将产生的气体通入澄清石灰水中 |
溶液变浑浊 |
原溶液中一定含有CO32- |
C |
加入少量双氧水,再加几滴KSCN溶液 |
溶液变红 |
原溶液中一定含有Fe2+ |
D |
加入BaCl2溶液,再加入稀硝酸 |
有白色沉淀生成 |
原溶液中一定含有SO4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