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研究所副所长、研究员孙伟平接受《海南日报》记者专访时说,当代中国哲学必须立足于时代主题的重大转移和时代内容的创新性转换进行批判性的反思,及时解答时代提出的问题,概括时代精神中的新内容,发掘其中富有革命性的新内涵。这说明:
A.任何哲学都是时代精神的精华 |
B.哲学的发展应该立足时代,服务时代 |
C.哲学的反思就是要否定之前的一切哲学 |
D.实践性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特征 |
下图是中国美术史上的名作。回答下题。图中柔媚的女子(身着男装的亦是宫廷女子)熟练地驾驭着彪悍的骏马,使得这些女性更显大方从容。盛唐时期,随着对女性骑马限制的减少,贵妇人骑马出游逐渐成为流行的艺术题材。这种艺术表现,较之于后世的“美女藏在轿帘后面偷眼看世界”,有着气质上的超越,这反映了()
A.社会历史环境对绘画创作者有观念上的影响 |
B.人们对男女平权的认识是无限发展的 |
C.远离社会生活的艺术创作活动是无源之水 |
D.古代文人的局限性在于较少亲身参与社会实践 |
图中,右四、五人物的发型叫做“坠马髻”,因其式样如同骑马发髻坠落而得名。某博物院推出的“坠马髻颈枕”就是根据“坠马髻”设计的,这种纪念品一开始销售就引发了许多人探究的兴趣。这表明,要吸引人们接近博物院中那些原本被动等待参观的展品,可以()
A.保留习俗,复制那些“压箱底儿”的物品 |
B.继承传统,展陈艺术水平高的藏品 |
C.推陈出新,推出馆藏文物的衍生品 |
D.因时而变,穿戴融入时尚元素的服饰 |
哈佛校训:你所浪费的今天,是昨天死去的人奢望的明天;你所厌恶的现在,是未来的你回不去的曾经。这给我们的哲学启示是()
A.事物发展的总趋势是前进的、上升的 |
B.要在个人与社会的统一中实现人生价值 |
C.浪费时间无异于谋财害命 |
D.树立正确的人生价值观,立足现实,创造未来 |
在医学领域,一种革命悄然而至。长期以来以“心死亡”判断死亡的标准将被“脑死亡”取代。“脑死亡”不再仅是一种理念,而是已经有了首次实践。当然,其中必然伴随着争议,但这毕竟是科学和理性的选择,是对人的生命的最大尊重。从哲学上看,“脑死亡”取代“心死亡”成为判断死亡的标准表明()
①正确认识的形成往往要经历一个长期反复的过程
②没有实践的检验就不会有正确认识的产生
③实践中产生的新问题推动人们进行新的探索和研究
④对事物的认识往往是一个在实践基础上推翻和超越已确定的真理的过程
A.①③ | B.①② | C.②③ | D.①④ |
在医学和心理学研究中存在所谓“安慰剂效应”,即医生在病人不知情的情况下,适当给病人一些不对症的“假药”(如葡萄糖、维生素),却能得到和真药一样甚至更好的效果。早在抗菌素发明以前,医生们就常常给病人服用一些明知无用的粉末,有时病人竟奇迹般地康复了,有的还平安地渡过了诸如鼠疫、猩红热等“鬼门关”。这告诉我们()
①物质世界总会存在人们无法认知的领域与现象
②事物之间存在的联系是以具体条件为基本前提的
③发挥主体因素的调适功能是疾病治疗的重要方面
④必然性作为偶然性的累积并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
A.①② | B.②③ | C.②④ | D.③④ |
随着经济社会的变化发展,新一轮高考改革启动。本轮高考改革,要建立更加科学公正地选拔人才制度,从而实现“发展机会人人均等”的长远目标,逐步建立更高层次的社会公平。这说明,高考改革()
①具有主观能动性和社会历史性
②是通过改革上层建筑以适应经济基础
③坚持了正确的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
④实现人的社会价值与自我价值的统一
A.①③ | B.①② | C.②③ | D.③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