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列关于物质的鉴定,对采用的试剂、实验操作方法及实验现象的描述,正确的是
|
脂肪 |
DNA |
葡萄糖 |
蛋白质 |
试剂 |
苏丹Ⅳ染液 |
健那绿溶液 |
斐林试剂 |
双缩脲试剂 |
水浴加热 |
不加热 |
加热 |
加热 |
加热 |
观察 |
显微镜观察 |
直接观察 |
直接观察 |
直接观察 |
现象 |
红色 |
蓝色 |
砖红色 |
紫色 |
A.脂肪,DNA B.DNA,蛋白质 C.脂肪,葡萄糖 D.葡萄糖,蛋白质
右图①②分别代表不同的细胞、A表示物质,符合该模型的是()
A.①致敏T细胞,②被病原体侵染的细胞,A抗体 |
B.①传出神经元,②传入神经元,A神经递质 |
C.①下丘脑神经分泌细胞,②垂体细胞,A促甲状腺激素 |
D.①甲状腺细胞,②下丘脑神经分泌细胞,A甲状腺激素 |
甲状腺能利用碘合成甲状腺激素,并将甲状腺激素逐渐分泌进入血液后运输到相应的靶细胞发挥效应。现用健康的生长状况相同的三组兔子进行实验。将含有放射性碘的注射液注射到A、B、C三组兔子的体内,然后定时测定兔子甲状腺中含有的放射量。4d后进行第二次注射,分别是①无放射性的促甲状腺激素、②无放射性的甲状腺激素、③生理盐水,实验结果如图所示。则A、B、C三组第二次注射的分别是()
A.②③① B.③①②
C.③②① D.②①③
下列关于动物机体神经递质和激素的叙述,错误的是()
A.递质和激素发挥作用后均失去活性 |
B.有些神经细胞可以分泌激素 |
C.神经细胞释放的神经递质需经血液运输发挥作用 |
D.内分泌腺分泌的激素可通过血液运输作用于靶细胞 |
若在图1所示神经的右侧给予一适当的刺激,则电流表偏转的顺序依次是()
A.②→①→②→③→② | B.②→③→②→①→② |
C.③→②→①→②→③ | D.①→②→③→②→③ |
用脊蛙为材料进行反射活动实验,右图为参与反射活动的部分结构示意图。如果剪断支配脊蛙左后肢的传出神经(见右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立即刺激A端不能看到左后肢收缩活动 |
B.刺激B端不能看到左后肢收缩活动 |
C.若刺激剪断处的某一端出现收缩活动,该活动能称为反射活动 |
D.脊蛙左后肢发生反射活动的唯一条件是右图所示结构的完整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