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10月11日上午10时许,我国极地考察船“雪龙”号驶离位于上海浦东新区的专用码头,搭载着中国第26次南极考察队员启程奔赴南极。11月22日考察船驶离位于南极西部的长城站,奔赴位于南极东部的中山站,执行新一阶段的考察任务。读图回答:
1. 图中甲、丙两箭头能正确表示地球自转方向的是 ,能正确表示西风漂流方向的是 。
2. 图中所示的是我国三个南极考察站,自转线速度最大的是 __________站,位于南极半岛附近的考察站是__________________,昆仑站位于中山站的____________方向。
3. 极地地区是研究极光的最好场所(尤其在极夜时期)。我国的三个南极科学考察站中,
极夜时间最长的是 站。
4. 为了研究南极地区对流层顶的大气状况,科考人员在中山站释放了一个气球,该探空气球释放后到达的对流层顶高度比上海地区要低,这是什么原因?
。
5. 从2009年10月11日“雪龙”号驶离上海到11月22日考察船驶离长城站期间,太阳直射点的移动方向是______;此时上海的白昼比北京____(长,短),上海的正午太阳高度比北京______(大,小)。
6. 南极大陆有丰富的煤炭资源这一事实为地壳运动的“_______________”学说提供了佐证。
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一般而言,单位土地面积上植物的叶片总面积越大,生长速度和蒸腾量越大。图所示区域50多年来,年年植树,但因成活率低,目前森林覆盖率不到1%。
1.根据干湿地区的划分,图示区域属于①区。
2.在该区域进行生态建设,如果有①植树造林、②种草、③自然恢复三种措施,你倾向于哪一种?请说明理由。
读下列有关中国、印度的人口资料,回答问题。
1990 一 2000 年人口增长表
人口数(亿) |
年平均增长率(%) |
||
1990年 |
2000年 |
||
中国 |
11.3 |
12.6 |
1.07 |
印度 |
8.5 |
10.0 |
1.62 |
世界 |
53 |
6O |
1.32 |
中、印人口年龄结构比较表( 2000 年)
O —14 岁 |
15—64 岁 |
65 岁及以上 |
|
中国 |
22 . 89 % |
70 . 15 % |
6 . 96 % |
印度 |
33 . 30 % |
6 1 . 70 % |
5 . 00 % |
( l )中、印两国每年净增人口数量大,其共同原因是________;两国中净增人口数量更大的是________,原因是该国 ________。
( 2 )表中显示中国 15 一 64 岁人口比例高于印度,但是人口年平均增长率却低于印度,其主要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3 )从人口年龄结构反映出我国即将面临的人口问题是____________。列举一个已经出现该人口问题的我国的城市:_____,你认为解决这些问题可采取的措施有 ____________。
( 4 )请参照“中、印人口年龄结构比较表”,完成下图。
读下面“人口增长模式及其转变示意图”(如下图)完成下列问题。
(l)图中阴影部分表示____,计算方法是________。
(2)图中处于人口增长模式传统型阶段的是____(填字母);目前按经济发展水平,____国家和地区从总体上看应属于该类型。
(3)图中人口死亡率不断下降的是____(填字母),原因是____________。
(4)图中人口年龄结构呈老年型,世代更替缓慢的是阶段____(填字母)。
(5)我国人口再生产类型已接近____型,即处于图中____阶段向____阶段(填字母)转变的过程。这种转变主要是因为我国大力开展____工作而取得的。
读下图,完成下列问题。
(1)从图甲中可以看出世界人口每增加10亿人的时间在____,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从图甲中分析,人口的增长主要集中在____,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发达地区人口增长缓慢的原因是什么?
(4)结合图乙中信息和所学知识,分析各大洲人口增长状况,确定大洲的名称:
A ____,B ____,C ____,D____。
下图反映了:(1)我国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分布状况;(2)美国微电子装配工业区在东南亚及港、澳、台等地的分布状况。读图并回答下列问题。
(1)我国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的主要布局条件是________。
(2)美国微电子装配工业在图示地区布局,主要是为了利用当地的________优势。
(3)高新技术企业的规模以________型为主。
(4)20世纪50年代以来世界新技术革命主要以______、______、______的发明和应用为基础。
(5)著名的微软公司进军中国,并在此建立研究中心的主要原因是
A.中国具有人才优势 | B.中国吸引了大量外资 |
C.中国市场潜力巨大 | D.中国领导人鼓励创业精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