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中所列的是12月22日甲、乙、丙、丁四地的白昼时间,根据表中数据回答。
|
甲地 |
乙地 |
丙地 |
丁地 |
白昼时间 |
5小时30分 |
9小时09分 |
11小时25分 |
13小时56分 |
四地中属于南半球的是
A.甲地 | B.乙地 | C.丙地 | D.丁地 |
四地所处纬度按从高到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A.甲乙丙丁 | B.甲乙丁丙 | C.丙丁乙甲 | D.丁丙乙甲 |
造成四地白昼时间差异的主要因素是
①地球的公转 ②地球的自转 ③黄赤交角的存在 ④地方时的不同
A.①② | B.②③ | C.③④ | D.①③ |
当1:20000比例尺的地图缩放到1:5000时
A.图幅面积扩大4倍 | B.图幅面积缩小4倍 |
C.图幅面积扩大8倍 | D.图幅面积扩大16倍 |
下列地理事物与其相应的成因连线,正确的是( )
A.长江三峡、黄果树瀑布——流水侵蚀作用 |
B.黄土高原的黄土层、华北平原——风力沉积作用 |
C.干旱地区的蘑菇石——褶皱隆起 |
D.大陆内部的沙漠、裸岩荒漠——风力堆积作用 |
读岩石圈的物质循环示意图,回答22—24题。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图中箭头②表示外力作用,其余均为内力作用 |
B.三大类岩石之间可直接相互转化 |
C.三大类岩石和岩浆之间可直接相互转化 |
D.只有岩浆在高温高压下,才可能形成变质岩 |
图中表示变质作用的是( )
① B.② C.③ D.④不是箭头②的主要表现形式的是( )
A.侵蚀作用 | B.岩浆活动 | C.搬运作用 | D.堆积作用 |
有关洋流分布规律的叙述正确的是 ( )
A.北半球中高纬度海区,洋流呈顺时针方向流动 |
B.南半球中低纬度海区,洋流呈顺时针方向流动 |
C.中低纬度海区,大陆东岸是暖流 |
D.中高纬度海区,大陆西岸是寒流 |
咸潮是指沿海地区海水通过河流或其他渠道倒流进内陆区域后,水中的盐分达到或超过250毫克/升的自然灾害。咸潮一般发生在上一年冬至到次年立春、清明期间,主要是由旱情引起。据此回答20题
珠江三角洲发生咸潮的可能性最大。其原因正确的是 ( )
①冬季降水量少, 江河水位下降
②工业规模扩张,常住人口增加,用水又多浪费
③全球变暖,海平面上升
A.①② | B.②③ | C.①③ | D.①②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