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代理学提出“存天理、灭人欲”,由此导致的最主要的社会行为现象是( )
| A.知识分子埋头科举不问政事 | B.符合封建伦理道德的行为成为普遍的社会规范 |
| C.提倡个性解放的作品明显减少 | D.农民起义受到社会的广泛谴责 |
法国启蒙思想家孟德斯鸠在《论法的精神》中这样评价当时中国的君主专制:“中国政府只有施用棍棒才能让人民做些事情,政府与其说是管理民政,毋宁说是管理家政。中国的专制主义……用自己的枷锁武装了自己,而变得更为凶暴。”下列表述不正确的是()
| A.孟德斯鸠的观点比较恰当地描述了当时中国政府的状况 |
| B.明清统治者采用高压手段维护封建统治表明专制制度的腐朽和没落 |
| C.君主专制的强化严重扼杀了社会的创造力,减缓了社会发展的步伐 |
| D.孟德斯鸠的看法是对中国古代君主专制制度的诬蔑 |
我国封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基本特征是()
①建立皇权绝对权威②皇权控制中央机构③削弱地方权力
| A.①②③ | B.①② | C.①③ | D.②③ |
有位学者指出:“中国传统政治中,君权和相权的关系,是一部不断磨擦,不断调整的历史。”下列有关历代宰相制度演变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汉武帝为削弱丞相的职权,任用亲信朝臣,在内廷处理国政形成所谓的“中朝” |
| B.唐代三省的长官都是宰相 |
| C.宋代设置参知政事为副相,分割宰相的财权 |
| D.元朝废除了尚书省和门下省,而将尚书省的六部移至中书省,并掌理一切政务 |
明太祖设置殿阁大学士,作为其侍从顾问;康熙帝设南书房,挑选翰林院学士任职,参与机务。从中可以看出()
| A.明清饱学之士享有政治特权 |
| B.明太祖和康熙帝面临统治危机 |
| C.明清皇帝推行重视文人政策 |
| D.二者都是强化专制皇权的产物 |
我国封建君主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最高峰的象征是()
| A.设参知政事 | B.实行行省制度 |
| C.废除丞相 | D.设军机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