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统一,是中国历史的主流。结束国家分裂,实现国家统一,是中华民族的根本利益所在,是中华民族为之奋斗、为之讴歌的伟大事业。阅读材料: 
材料一 中国作为一个多民族的统一的大国,……在世界历史中,特别是与其他古国相比,是一个十分罕见的现象。这其中有地理的、经济的、思想文化的等多方面原因。除此之外,中国几千年来的政治制度,也是这个多民族的千年古国得以始终维持统一的重要原因。                             
-——张岂之《中国历史十五讲》
材料二 台湾是中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一百年前……,日本帝国主义……强行攫取了台湾及澎湖列岛,使台湾人民在日本殖民统治下生活了半个世纪之久。……五十年 前,中国人民同世界人民一道战胜了日本帝国主义,1945年10月25日,台湾与澎湖列岛重归中国版图,台湾同胞以此摆脱了殖民统治的枷锁。但是,由于众所周知的原因,1949年以后,台湾又与祖国大陆处于分离状态。
——摘自江泽民《为促进祖国统一大业的完成而继续奋斗》
材料三 以和平方式实现国家统一,最符合台湾海峡两岸同胞的根本利益。国家以最大的诚意,尽最大的努力,实现和平统一。国家和平统一后,台湾可以实行不同于大陆的制度,高度自治。
——《反分裂国家法》
请回答:
(1)请分别写出秦朝、元朝为加强中央集权而推行的最主要的地方管理制度。(2分)这两种制度的实施,有什么共同的积极作用?(2分)
(2)一百多年前,日本通过哪一战争及不平等条约攫取了台湾与澎湖列岛?材料一中所说的“众所周知的原因”指什么?(1分)
(3)材料三体现了中国共产党和中央人民政府为结束海峡两岸分离状况,实现祖国统一的基本方针。请概括指出方针的基本内容并列举出这一方针成功运用的两个事例。(4分)

科目 历史   题型 综合题   难度 较难
知识点: 社会主义阵营的形成 世界经济格局的演变 中日邦交正常化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昔圣王之处士也,使就闲燕;处工,就官府;处商,就市井;处农,就田野。
──《国语·齐语》
材料二 五亩之宅,树墙下以桑,匹妇蚕之,则老者足以衣帛矣。──《孟子·尽心上》
材料三 苏州东城比户习织,“专其业者不啻万家”,大多“雇人工织”,按件计酬。
──清《长洲县志》
请回答:
(1)以上三则材料分别反映了我国古代手工业中哪三种主要经营形态?
(2)材料一所反映的手工业经营形态的主要特点是什么?
(3)材料二反映出的经营形态的最主要特点是什么?
(4)材料三反映出手工业部门出现了什么新的变化?

2011年,全国各地的世纪大旱使人们认识到水利工程的修建对农业的重要性。中国自古以来就重视水利工程修建。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1:韩欲疲秦人,使无东伐,乃使水工郑国为间于秦(劝秦开凿水渠)。中作而觉,秦人欲杀之。郑国曰:“臣为韩延数年之命,然渠成,亦秦万世之利也。”(秦王嬴政)乃使卒为之。
——《资治通鉴》卷六
材料2:修堤梁,通沟侩(水沟),行水潦,安水藏,以时决塞;岁虽凶败水旱,使民有所耘艾,司空(官名)之事也。
——《荀子·王制》
材料3:自是之后,荥阳下引河(黄河)东南为鸿沟,以通宋、郑、陈、蔡、曹、卫,与济、汝、淮、泗会。于楚,西方则通渠汉水、云梦之野,东方则通鸿沟、江、淮之间。于吴,则通渠三江、五湖。于齐,则通淄、济之间。于蜀,蜀守冰(李冰)凿离堆(地名),辟沫水之害,穿二江成都之中。此渠皆可行舟,有余则用溉浸,百姓飨其利。至于所过,往往引其水益用溉田畴之渠,以万亿计,然莫足数也……(郑国)渠就……溉泽卤之地四万余顷,收皆亩一钟。于是关中为沃野,无凶年,秦以富强,卒并诸侯。
——《史记·河渠书》
请回答:
(1)根据材料1,分析水工郑国的本来目的。上述所反映的事件中,秦王作出什么决策?秦王的决策导致了什么结果?
(2)根据材料2、3,归纳战国时期水利工程兴修的概况及特点。
(3)上述水利工程的兴修有何重大作用?

中国是世界农业发源地之一,在长期的生产实践中,先民们创造了辉煌的农业文明。某博物馆拟举办“中国古代农业文明”主题展览,邀请中学生参加展览筹备。
展览一 灿烂辉煌的农业成就
展览二 男耕女织的经营方式

展览三 历史悠久的中国农业,形成了独特优良的生产模式。它特别重视单位面积土地上进行最大限度地投入。讲究轮作、复种、间作套种、加强管理;非常注意水利的兴修和技术的改进,以期提高单位面积的产量。古代西欧农业经营粗放,粮食收获量与播种量之比一般为3~5倍,而从《齐民要术》看,我国6世纪粟的收获量为播种量的24~200倍,麦类则为44~200倍。
——《中国农业》
(1)据展览一请你就作物栽培、农具改进各举两项具有代表性的成就充实展览内容。
(2)展览二图一反映的历史现象与图二反映的现象有何内在联系?
(3)据以上材料,请你为展览三拟定一个恰当的标题。

中国古代有非常发达的传统农业,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农业可以划分为原始农业、传统农业和现代农业等不同的历史形态,它们是依次演进的。使用木石农具、砍伐农具占重要地位,刀耕火种、撂荒耕作制,是原始农业生产工具和生产技术的主要特点,它基本上与考古学上的新石器时代相始终。传统农业以使用畜力牵引或人力操作的金属工具为标志,生产技术建立在直观经验的基础上,而以铁犁牛耕为其典型形态。我国在公元前2000多年前的夏朝进入阶级社会,黄河流域也就逐步从原始农业过渡到传统农业,从那时起,我国农业逐步形成精耕细作的传统。
──李根蟠《精耕细作的传统农业的形成和发展》
(1)在我国农业的发展过程中,依次有哪几个主要的发展阶段?
(2)在原始农业阶段,农业生产工具和生产技术的主要特点是什么?
(3)传统农业的标志和典型形态是什么?
(4)我国农业有何传统?这一传统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近代社会的民主思想与实践】
阅读材料,并回答问题:
材料一 在大革命发生之前的十年里,读卢梭、谈卢梭的人迅速增多,很快超过了伏尔泰、孟德斯鸠等人;到大革命爆发,卢梭更是被激进派奉为祖师……卢梭的那种法国本土的思维方式和法国人的思维习惯最为契合……旧制度下的贵族特权过于嚣张,因而特别招人怨恨,以至这种怨恨在革命前夕迅速激化。随着资产阶级经济实力的增长,他们对政治权利平等的要求也愈益激烈,同时启蒙运动所营造的思想氛围也极其崇尚自由平等,这无疑也强化了人们对权利平等的认同。卢梭不同于伏尔泰们的一个重要特点,就是他不仅出身平民,平常也更贴近平民社会,而且一贯地特别珍视平等的价值。
——马克垚《世界文明史》
材料二 (启蒙运动)在经济领域中的主要口号是自由放任——让人民做他们愿意做的事,让自然界自然地发展。……在宗教方面,主要口号是“砸烂可耻的东西”,即消灭宗教的狂热和不容异说。……在政治方面,哲人们也有一个关键性的用语——“社会契约”。……“行政权的受托人不是人民的主人,而是人民的办事员;它(人民)能如心所愿地使他们掌权和把他们拉下台;对受托人来说,不存在契约的问题,只有服从。”……这些口号破坏了传统的制度和习俗。
——《全球通史》
请回答:
(1)据材料一分析法国出现“卢梭热”的原因。
(2)据以上材料和所学知识谈谈你对启蒙运动“破坏了传统的制度和习俗”的理解。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