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61年4月,曾国藩的重要幕僚赵烈文看到某书籍刻印本后在日记中写道:“其中所言,颇有见识,……皆是效法西人所为,……观此一书,则贼中不为无人。”该书籍应是
| A.《海国图志》 | B.《天朝田亩制度》 | C.《瀛环志略》 | D.《资政新篇》 |
阅读下图(《我国城镇人口数的变化情况》
下列对图片信息的解读,符合史实的是
①A—B点人口增长主要因为国内相对和平与“一五”计划推动
②C点高峰的出现是由于国民经济呈现出繁荣景象
③国家动乱与国民经济严重困难导致D点城镇人口大幅减少
④E—F点的人口快速增长主要得益于政府的方针政策的调整
| A.①② | B.②③④ | C.②③ | D.①④ |
下图所示为蒋介石的一封信件,于国民政府军委会战时新闻检查局档案。由此可见,当时
| A.蒋介石反对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 B.蒋介石主张攘外必先安内政策 |
| C.国共第二次合作破裂,内战开始 | D.国共两党既相互合作又舆论斗争 |
朱子曰:“天人一物,内外一理,流通贯彻,初无间隔。若不得见,则虽生于天地间, 而不知的以为天地之理,虽有人之形貌,而亦不知所以为人之理矣……天命之性,处处皆是,但只寻时,先从自己身上寻起。”上述材料所阐述的核心内容是
| A.“理”是一种客观物质 | B.人性与天理一致 |
| C.主张“知行合一” | D.格物致知是探究“理”的根本手段 |
费正清在《美国与中国》一书中,把一令空间命名为“集市社会”,它有如一个蜂窝, 每一个蜂窝以一个市镇为中心,由此向四方伸展出一些小路(有时是水路),通向周边的一、二十个村子;村落无法构成一个自给自足的生活单元。这种“集市社会”体现了
| A.自然经济结构的封闭和紧密 | B.城镇在农村生活中的纽带作用 |
| C.地方自治模式在中国的普及 | D.农产品的商品化趋势日益加强 |
嘉庆帝亲政之初,认为“凡事必专责之军机大臣,则其权过重”,与“乾纲独断”的家法不符,强调军机大臣不过“承旨书谕”而已,皇帝并非“将臣工翊赞之职责尽责此数人”。这表明嘉庆帝认识到
| A.必须责罚军机大臣 | B.军机处有利于皇帝高度集权 |
| C.军机处应予以撤销 | D.军机处可能给皇权造成威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