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湾问题与港澳问题的相同点不包括
| A.事关国家统一和民族复兴大业 | B.都适用于“一国两制” |
| C.都要与外国政府谈判 | D.都牵涉外国势力 |
列强对中国的资本输出“1894 年估计约1亿多美元,到1914年时已增至9.6亿多美元…… 这些投资有很大部分不是来自于国外的资本流入,而是由对中国的暴力掠夺转化而成的。例如‘庚子赔款’(即《辛丑条约》的赔款)有一部分就转化为帝国主义在中国的企业投资”。依据材料和所学知识判断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列强对华资本输出始于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
| B.资本输出基本来源于列强国内的剩余资本 |
| C.甲午战争以后列强对华输出资本增长迅速 |
| D.资本输出为中国民族经济发展注入了资金 |
“1914年2月,农工商部公布了《维持工厂办法大纲七条》,规定糖类、棉毛织物等数十种制造厂家,均在维持之列,„„此后,农工商部多次发出训令,要求所有公共机关的日用消耗品一律专购国货。”从中可获取的准确信息不包括 ( )
| A.政府倡导使用国货 |
| B.政府实施有利于发展经济的政策 |
| C.民众抵制洋货的斗争 |
| D.重视发展轻工业 |
史书记载:1872年侨商陈启源创办继昌隆缫丝厂,采用蒸气机和传动装置,雇女工数百人,“出丝精美,行销于欧美两洲,价值之高,倍于从前,遂获厚利。”以上材料说明继昌隆缫丝厂 ( )
| A.属于近代意义的民族工业 |
| B.产品主要面向国内市场 |
| C.实质是外国资本在华创办的企业 |
| D.没有跳出中国传统生产方式 |
洋务运动最大的历史局限是()
| A.一心“曲全邻好”,不敢轻言战事 |
| B.“中体西用”限制了西风东渐向政治领域的扩展 |
| C.没有通过长期努力,争取修改和废除不平等条约 |
| D.热衷于“以夷制夷”,缺乏将中国融入世界的远大目光 |
史学界认为,洋务运动“迈出了中国近代化的第一步”,其根本依据在于( )
| A.开了中国近代教育改革之先河 |
| B.建立了中国第一支近代海军 |
| C.创办了一批军事工业和民用工业 |
| D.建立了中国近代第一个常设外交机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