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给严重缺氧的病人输氧时,要在纯氧中混入5%的CO2气体,以维持呼吸中枢的兴奋,这属于(  )

A.神经调节 B.体液调节 C.激素调节 D.内分泌调节
科目 生物   题型 选择题   难度 中等
知识点: 内环境的理化特性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下边①至④图均表示植物细胞在一定时间内吸收K+与某些条件之间的关系,纵坐标表示吸收的速率,横坐标表示某个条件,假定其他条件均为理想状态,那么①至④图中横坐标代表的条件依次是()

A.光照强度、温度、载体数量、氧气浓度
B.氧气浓度、温度、光照强度、载体数量
C.温度、氧气浓度、光照强度、溶液中K+浓液
D.氧气浓度、光照强度、溶液中K+浓度、蒸腾作用强度

在蛔虫体细胞中,能产生ATP的结构包括()

A.叶绿体囊状结构薄膜 B.叶绿体基质
C.细胞质基质 D.线粒体

如下图分别表示温度、pH与酶活性的关系,叙述不正确的是()

A.曲线A上点c之后继续升温酶会失活
B.图2中曲线B和曲线C所描述的两种酶不可能存在于同一生物体内
C.图1和图2表明酶的活性受温度和pH的影响
D.图1和图2所示曲线不足以证明酶的化学本质是什么

下列关于酶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酶是活细胞内产生的一类具有生物催化作用的有机物
B.酶的催化作用具有专一性和高效性
C.酶的合成场所都是核糖体
D.过酸、过碱的外界条件都能使酶的分子结构遭到破坏而失去活性

研究人员对分别取自4种不同生物的部分细胞进行分析,获得的结果如下(“+”表示有,“—”表示无),根据下表回答问题:



叶绿素
叶绿体
线粒体
中心体
核糖体
纤维素酶处理


+



+
无变化

+



+
+
无变化

+


+

+
外层破坏

+
+
+
+
+
+
外层破坏

问:甲、乙、丙、丁4种细胞最可能取自下列哪种生物()
A.乳酸菌、蛔虫、水稻、衣藻B.硝化细菌、蛔虫、水稻、衣藻
C.乳酸菌、光合细菌、蛔虫、水稻 D.光合细菌、蛔虫、水稻、衣藻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