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云:“自小刺头深草里,而今渐觉出蓬蒿。时人不识凌云木,直待凌云始道高。”下列选项中与此诗句所包含的哲理相同的是( )
A.塞翁失马,焉知非福 | B.同病异治,异病同治 |
C.牵牛要牵牛鼻子 | D.士别三日,当刮目相看 |
关于价值观的认识,正确的有
①价值观是一种正确的社会意识
②任何一种价值观都是社会存在的反映
③任何一种价值观都对人们的行为有导向作用
④价值观随着历史条件的变化而变化
A.①②③ | B.②③④ | C.①②④ | D.①③④ |
“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儿童相见不相识,笑问客从何处来。”这首诗体现了唯物辩证法的
A.变化发展的观点 | B.普遍联系的观点 |
C.全面的观点 | D.整体和部分辩证统一的观点 |
一次性物品的大量使用,不仅浪费了宝贵的资源,而且破坏了生态环境。这告诉我们
A.事物的联系具有普遍性 | B.事物的联系是人为的 |
C.任何两个事物之间都存在着联系 | D.人们可以改变联系的客观性 |
“如果你无法成为山顶的劲松,那就做山谷的小树吧;如果你不能成为太阳,那你就成为一颗星星吧!”这段话告诉我们,选择人生奋斗目标应该
A.从自身的实际出发 | B.从自己的主观愿望出发 |
C.从自身的需要出发 | D.从自己的理想出发 |
中国的“气功”、心理治疗中的“意念”、“暗示”等都对人的行为起着很大的作用。这说明
A.意识对物质具有决定作用 | B.物质对意识具有决定作用 |
C.物质和意识可以相互决定 | D.意识的能动作用是巨大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