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国驻华公使欧格纳曾直言不讳地说:“机器出口,恐非西国之福。”这说明
A.英国机器笨重,难以运输 | B.列强力图阻止中国民族工业的发展 |
C.英国人要垄断机器生产 | D.英国人认为中国不适合使用机器 |
有关“世界经济的全球化趋势”一节,其子目内容不包括
A.经济向全球化方向发展 | B.亚太经济合作组织 |
C.世界贸易组织的建立 | D.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 |
欧洲共同体的建立,是战后欧洲走向联合的步骤。它的形成和发展产生的影响不包括
A.使西欧经济走向繁荣 |
B.美国经济霸主地位严重动摇 |
C.冲击了美苏两极格局 |
D.消除西欧国家的矛盾使政治走向稳定 |
被称为“经济联合国”的世界贸易组织(WTO),构建了当今世界的多边贸易体制。该组织的目标是
A.维护国家的经济安全 | B.促进知识经济的发展 |
C.减轻发展中国家债务 | D.推动世界贸易自由化 |
《全球通史》中写道:“大危机中境况最惨的还是农业,农产品大量滞销,农民负债累累,农产品价格己跌到历史最低点,猪肉三分一磅,牛肉五分一磅,一只肥羊卖不到一元钱。”罗斯福新政措施中,能够直接改变这一状况的是
A.减耕减产和调整产品结构 | B.控制物价与“以工代赈” |
C.实行救济和保护劳工权利 | D.增加工资与调整劳资关系 |
历史学家黄安年曾经评价道:“他的经济改革,冲击了旧有的模式,具有开创性,兼有成功和挫折、经验和教训、创新和夭折。它基本上是纠正某些偏差,是在维持原有结构基础上的局部改革。我们既不能把它看成是异端,也不能视为划时代的创举。”材料中的“他”,应是
A.罗斯福 | B.斯大林 | C.赫鲁晓夫 | D.戈尔巴乔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