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从源头上了解“天赋人权”、“人民主权”思想,我们最应该看
| A.《哲学通信》 | B.《论法的精神》 |
| C.《社会契约论》 | D.《纯粹理性批判》 |
宋代以首都开封为代表的很多城市,流动人口远高于当地户籍人口,称为“浮客”。宋仁宗时,“今之浮客,佃人之田、居人之地者,盖多于主户”,“天下废田尚多,民罕土著,或弃田流徙为闲民”。这说明宋代
| A.户籍制度难以为继 | B.农业经济走向衰落 |
| C.农民社会地位下降 | D.商品经济发展迅速 |
唐代历史学家杜佑在《通典·选举》中写道:“进士者时共贵之,主司褒贬,实在诗赋……所用非所习者也,故当官少称职之吏。”他认为科举制
| A.考试内容过于单一 | B.选才不够公平公正 |
| C.难以满足政治需要 | D.选才范围较为狭窄 |
据《史记》记载,秦朝在中央设置御史大夫,作为主管监察的最高官吏,其位上卿,“掌副丞相”,监察百官。在地方上设监御史,其地位可以和郡守、郡尉并称,其主要职责是监察郡守等人的行政事务。这说明
| A.御史的选任体现了皇权至上 | B.监察系统形成了独立的体系 |
| C.其目的在于树立御史的权威 | D.御史掌握的监察权逐步扩大 |
春秋战国时期有人提出:“不教而诛,则刑繁而邪不胜;教而不诛,则奸民不惩;诛而不赏,则勤励之民不劝;诛赏而不类,则下疑、俗险而百姓不一。”他主张
| A.无为而治 | B.礼法并施 |
| C.严刑少恩 | D.以民为本 |
法国史学家马克·布洛赫在《为历史学的辩解》中指出:“进行历史研究中,人们往往迷恋于寻找单一的原因,便将原因归结于某一个,这样就成为一种价值判断。”他意在强调
| A.要多角度地认识历史 | B.研究要有多元史观 |
| C.以价值判断为出发点 | D.历史科学的严谨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