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往我们认识的光电效应是单光子光电效应,即一个电子极短时间内能吸收到一个光子而从金属表面逸出。强激光的出现丰富了人们对于光电效应的认识,用强激光照射金属,由于其光子密度极大,一个电子在短时间内吸收多个光子成为可能,从而形成多光子电效应,这已被实验证实。光电效应实验装置示意如图。用频率为的普通光源照射阴极,没有发生光电效应,换同样频率为的强激光照射阴极,则发生了光电效应;此时,若加上反向电压,即将阴极接电源正极,阳极接电源负极,在、之间就形成了使光电子减速的电场,逐渐增大,光电流会逐渐减小;当光电流恰好减小到零时,所加反向电压可能是下列的(其中为逸出功,为普朗克常量,为电子电量)()
A. | B. | C. | D. |
地球赤道上有一物体随地球的自转而做圆周运动,所受的向心力为F1,向心加速度为a1,线速度为v1,角速度为ω1;绕地球表面附近做圆周运动的人造卫星(高度忽略)所受的向心力为F2,向心加速度为a2,线速度为v2,角速度为ω2;地球同步卫星所受的向心力为F3,向心加速度为a3,线速度为v3,角速度为ω3;地球表面重力加速度为g,第一宇宙速度为v,假设三者质量相等,则()
A.![]() |
B.![]() |
C.![]() |
D.![]() |
若取地球的第一宇宙速度为8km/s,某行星的质量是地球的18倍,半径是地球的2倍,这行星的第一宇宙速度为()
A.16km/s | B.24km/s | C.32km/s | D.72km/s |
人造卫星A,B绕地球做匀速圆周运动,A卫星的运行周期为2天,A轨道半径为B轨道半径的1/3,则B卫星运行的周期大约是( )
A.1~4天 | B.4~8天 |
C.8~16天 | D.16~20天 |
一个行星,其半径比地球的半径大2倍,质量是地球的25倍,则它表面的重力加速度是地球表面重力加速度的( )
A.6倍 | B.4倍 | C.25/9倍 | D.12倍 |
物体m用线通过光滑的水平板间小孔与砝码M相连,并且正在做匀速圆周运动,如图所示,如果减少M的重量,则物体m的轨道半径r,角速度ω,线速度v的大小变化情况是 ()
A.r不变.v变小 |
B.r增大,ω减小 |
C.r减小,v不变 |
D.r减小,ω不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