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示意我国部分地区冷冻灾害发生频次分布,读图回答问题。
(1)指出冷冻灾害对农业生产的影响,并分析图中P区域冷冻灾害高发的原因。
(2)简述该区域农业生产预防冷冻灾害可采取的主要措施。
下图是我国80年代下半期务工经商流动人口示意图,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80年代中期以后,我国人口迁移日趋活跃,人口输出最多的省是,人口流入最多的省是的省。最大的人口接收地是、、 等工业区。这些地区吸引人口迁入的主要原因是。
(2)这一时期,人口迁移和流动的主要方向:、。(3)与以往不同,这一时期人口流动主要的是,人口外出的目的是。
读“六大板块示意图”,回答:
(1) 写出图中字母表示的板块名称:A, C。
(2) 图中①和②或③和④四地距离在不断缩短的是,原因是。
(3) 红海仍在不断扩展的原因是。
(4) 新华社3月25日消息,多灾多难的阿富汗发生里氏6.0级地震,至今已知有4800人死亡。试分析地震发生的原因。
读“我国部分地区春季某时天气系统图”,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甲、乙两处,高气压中心为,天气状况。
(2)甲乙两气压中心控制地区,气温日交差较大的是,原因是。
(3)图中①②两条锋线中,冷锋是。锋线旁阴影为雨区,A雨区在锋(填“前”或“后”),B地此时的天气状况
读“太阳光照示意图
(1)此图表示的时间是月日前后,太阳直射在纬线上,图中B、C、D三地白昼最长的是。
(2)此时北极圈内出现(极昼或极夜)现象,南半球正值季。
(3)此日,正午太阳高度与赤道相同的纬线是。
(4)D点所在经线地方时为,E点地方时为 。
(5)这一天,B地昼夜长短情况如何。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2009年12月7日至19日,有190多个国家参与的哥本哈根气候变化会议在经历复杂曲折的协商后,发表了以控制温室气体排放为主题的《哥本哈根协议》。
材料二 1979年和2005年北冰洋冰雪覆盖面积的卫星照片(下图)。
材料三下表为2005年各国GDP与碳排量情况(部分)。
(碳均GDP指单位二氧化碳的GDP产出水平)
(1)与1979年相比,2005年北冰洋冰雪覆盖面积__ _(变小或变大),这种变化将导致下垫面对太阳辐射的反射_ ___(减少或增多),从而进一步造成北极地区气温升高。
(2)极冰融化造成海平面升高,图瓦卢、马尔代夫等国家面临“灭顶”之灾。从可持续性发展的观点看,工业化国家大量排放温室气体的做法,违背了权利的观念、_____的观念和______的观念。
(3)根据材料三,2020年四国的碳均GDP指标将______(上升或下降),四国的碳均GDP数值最低的将可能是__ ____。
(4)为缩小与发达国家碳均GDP的差距,我国可采取哪些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