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气温的日变化一般表现为最高值出现在14时左右,最低值出现在日出前后。图示意某区域某日某时刻的等温线分布,该日丙地的正午太阳高度达到一年中最大值。读图回答题。

1.下列时刻中,最有可能出现该等温线分布状况的是(

A. 6时 B. 9时 C. 12时 D. 14时

2.该日(

A. 日落时刻甲地早于乙地 B. 日落时刻甲地晚于乙地
C. 正午太阳高度甲地大于乙地 D. 正午太阳高度甲地小于乙地
科目 地理   题型 选择题   难度 中等
知识点: 地球运动的地理意义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下图为太行山区的一次特大暴雨雨量与海拔关系示意图,图中()

A.降水最多的地区,海拔高度约300米
B.揭示的降水规律是海拔越高降水越少
C.交通运输方式以铁路运输为主
D.标注“铁路”处的铁路线是陇海线

读“我国部分省区7月平均气温等温线分布图”,回答下列各题。

影响图中28°C等温线分布的主要因素是 (  )
①太阳辐射 ②海陆分布 ③地形因素 ④副热带高压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此时沿图中海岸线分布的28°C等温线自南向北观察到的现象,最可信的是(  )

A.正午太阳高度逐渐增大 B.河流汛期逐渐变长
C.降水量越来越大 D.白昼时间越来越长

读“沿我国30°N分布的四地地理要素度量值变化趋势图”,回答下列各题。

地理要素①②③④分别可能是 (  )

A.①地势高低 ②人均土地面积 ③年平均气压 ④年平均气温
B.①年太阳辐射总量 ②地势高低 ③水能资源 ④热量资源
C.①人均土地面积 ②人均粮食产量 ③热量资源 ④人口密度
D.①人口密度 ②年降水量 ③年平均气温 ④人均粮食产量

对造成上述各要素分布差异主要原因的分析,错误的是 (  )

A.①—地形和气候 B.②—内力作用和外力作用
C.③—降水量和地形 D.④—海陆位置和纬度位置

关于上述各要素在我国各大区域分布特点的叙述,正确的是 (   )

A.①—南多北少、东多西少 B.②—从东南向西北递减
C.③—西南最多、华北最少 D.④—西北最多、华北最少

读下列四幅图,回答下列各题。

山脉①两侧的地形区分别是 (  )

A.东侧为华北平原,西侧为黄土高原
B.东侧为东北平原,西侧为内蒙古高原
C.东侧为内蒙古高原,西侧为东北平原
D.东侧为黄土高原,西侧为华北平原

山脉②两侧地形区的主要粮食作物分别是 (  )

A.东侧为水稻,西侧为谷子
B.东侧为水稻,西侧为冬小麦
C.东侧为春小麦,西侧为水稻
D.东侧为冬小麦,西侧为谷子

山脉④两侧分别属于 (  )

A.东侧属长江水系,西侧属闽江水系
B.东侧属海河水系,西侧属黄河水系
C.东侧属珠江水系,西侧属长江水系
D.东侧属闽江水系,西侧属长江水系

关于四条山脉共同特点的叙述,正确的是 (  )

A.四条山脉都位于地势第二级阶梯上
B.四条山脉都位于两省交界处
C.四条山脉的东南侧降水比较丰富
D.四条山脉两侧的农业类型都不同

下列省区中,全部位于亚热带的是()

A.四川 B.河南  C.湖北  D.安徽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