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图为某河段示意图,下图表示该河段上①、②两观测点所测得的年流量变化。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1)当地政府为了提高甲河道流量,计划在图中A、B两点之间修建拦河坝,该措施可能使河水对C点河岸的冲刷
(2)与观测点②相比,观测点①测得的流量较
(3)请在答题卡的下图上绘出上图中点③所在断面1-7月的流量变化曲线趋势。
表
年份 |
人口数量(万人) |
农作物 |
|||
常住人口 |
其中:城镇人口 |
粮食作物 |
经济作物 |
||
总产量(万吨) |
播种面积(万公顷) |
播种面积(万公顷) |
|||
2000 |
1013 |
346 |
364 |
62 |
10 |
2010 |
1149 |
651 |
275 |
45 |
15 |
(4)表是该河段所在地区部分社会经济指标。据表1指出该地区近10年来粮食生产的变化趋势,并分析原因。
阅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2015年5月19日,中国、巴西、秘鲁三方工作组启动“两洋铁路” 可行性基础研究工作。规划中的两洋铁路将东起巴西大西洋沿岸港口(字母C处),向西北方向延伸,横跨巴西,最后到达秘普太平洋沿岸港口(字母A处)。
(1)秘鲁首都利马临海且地处热带,但表现出少雨、温低、多雾的气候特点。据图和所学知识,分析利马气候全年少雨、夏季气温低、冬季多雾的原因。
(2)推测B处适宜发展的农业地域类型,并说明理由。
阅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吉尔吉斯斯坦共和国东北部天山中段的崇山峻岭中,镶嵌着一个终年不冻的大湖,这就是享有“热湖”之称的伊塞克湖。在世界上海拔超过1200米的高山湖中,伊塞克湖的面积居世界第二位,但其深度居世界第一位,是世界上较大的构造陷落湖。周围有多条小河注入,但湖水不外流,湖水含盐量较高,故又称“盐湖”。湖面以下7米处有被庵没的古城遗址,人们从湖底打捞出一些古钱币,经鉴定是成吉思汗时代的。湖泊东西两岸降水量相差悬珠,西岸年降水量仅115毫米,东岸年降水量则达569毫米。
(1)分析伊塞克湖冬季不结冰的原因。
(2)分析伊塞克湖东西两岸降水差异的原因。
(3)推测伊塞克湖水底存在被淹没的古城遗址的原因。
陕西省资源丰富,环境独特,是我国西部大开发的重点区域之一。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1)-(5)题。
材料一:2000-2010年间关中地区耕地转化为其它各类用地的比重(单位:%)
园地 |
林地 |
牧草地 |
居民用地 |
交通用地 |
水域[来 |
未利用土地 |
|
渭南 |
63. 57 |
6. 82 |
3. 21 |
12. 53 |
2. 75 |
4. 27 |
6. 65 |
西安 |
42. 29 |
4. 68 |
0. 05 |
41. 07 |
5. 01 |
3. 93 |
2. 97 |
咸阳 |
69. 09 |
8. 33 |
1. 91 |
11. 61 |
1. 45 |
0. 82 |
3. 54 |
宝鸡 |
44. 31 |
26. 60 |
6. 04 |
12. 55 |
2. 05 |
3. 48 |
4. 89 |
注:“园地”是指种植以采集果、叶、根茎等为主的集约经营的经济作物用地,常见有果园、茶园、橡胶园等。
材料二:陕西省部分地理事物示意图。
材料三:泾河是渭河的最大支流,穿行于高原山地间,像一把刀子切穿了黄土高原黄土层,深达黄土下的坚硬基岩,多数河段为石质河床。渭河中下游则流淌在宽阔的河漫滩平原上。夏季泾河含沙量极大,冬季则骤减。
(1)关中平原地处秦岭向 __________(地形区)的过渡地带;关中平原和汉江谷地冬季气温差异大,主要影响因素是____________________。
(2)2000-2010年间,关中地区耕地转变的主要原因可能有那些?。
(3)冬季,“泾清渭浊”极为明显,试分析其自然原因。
(4)榆林是国家级能源化工基地。简析该地建设能源化工基地的有利条件。
(5)西咸新区打造“渭河生态文化走廊”可能会有哪些举措?
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棕榈油是世界主要油料作物,它是油棕榈树上的棕榈果压榨而成。油棕榈树是一种喜光热、好水忌涝的植物。印度尼西亚是世界重要的油棕果生产国,产品主要用于出口。二战后,世界新兴的油棕榈林主要集中在印度尼西亚。2008年5月,印尼被迫搁置大型棕榈油开发项目。下图示意印度尼西亚地理形势与苏门答腊岛地形和印尼原始森林破坏景观。
(1)指出苏门答腊岛山脉的走向并说明判断理由。
(2)解释印度尼西亚河流众多且而短小的原由。
(3)分析二战后印度尼西亚成为世界新兴油棕榈树主要种植区的原因。
(4)简述印度尼西亚被迫搁置大型棕榈油开发项目的理由。
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火地岛是世界上除南极大陆以外的最南端的陆地,坐落在岛屿南端的乌苏怀亚,被誉为“世界尽头的港口城市”,火地岛南部的德雷克海峡以其狂涛巨浪闻名于世,号称杀人海峡。
⑴释德雷克海峡狂涛巨浪的原因。
⑵选择穿越德雷克海峡相对合适的季节,并解释原因。
⑶总结德雷克海峡洋流流速的空间变化规律。
⑷指出乌斯怀亚建设港口的优越条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