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实验:(如图准备装置)在两只烧瓶里分别充满CO2和空气,塞紧带有温度计和胶头滴管的橡皮塞。再把两只烧瓶放在红外线下照射,观察温度升高的情况。结论:两瓶在相同光线照射下,装CO2的温度较邻瓶高,最高可达4 ℃。据此完成题。该实验反映的现象是( )
A.温室效应 |
B.酸雨污染 |
C.大气污染 |
D.臭氧层破坏 |
实验结论关于大气中二氧化碳作用的叙述,正确的是( )
A.能吸收太阳辐射中的紫外线,降低大气温度 |
B.能分解氧分子与氮分子为原子,使大气强烈降温 |
C.能吸收红外线长波辐射,增加大气温度。 |
D.能吸收太阳辐射,降低大气温度 |
大气中二氧化碳增多的主要原因是( )
①大量燃烧矿物能源 ②火山喷发 ③过度发展核电 ④过度砍伐森林
A.①② | B.①③ | C.②③ | D.①④ |
下图为“板块构造示意图”,读图回答下题。印度尼西亚(图中A处)多火山地震,主要原因是()
A.亚欧板块和太平洋板块交界处 |
B.亚欧板块和印度洋板块交界处 |
C.太平洋板块和印度洋板块交界处 |
D.亚欧板块、太平洋板块和印度洋板块交界处 |
引起火山活动的是()
A.变质作用 | B.外力作用 |
C.内力作用 | D.侵蚀作用 |
调节水资源季节分配不均的措施是()
A.节约用水 | B.修建水库 |
C.跨流域调水 | D.植树造林 |
珠江三角洲地区降水丰沛,但仍出现水资源短缺现象,主要原因是()
①人口、城市集中,工业发达,需水量大 ②季风气候区,降水量不足 ③污染浪费严重 ④沙质土壤,水分渗漏严重
A.①② | B.③④ |
C.①④ | D.①③ |
通常所说的水资源是指()
A.水圈内的水量总体 | B.河流水 |
C.地下水 | D.陆地上的淡水资源 |
下图为“南极地区水循环示意略图”,读图回答下题。图中南极地区水循环环节,正确的是()
A.①为大气输送,②和⑤为降雨 | B.④为蒸发,⑤为降雨 |
C.③为蒸发,⑤为降雪 | D.图中水循环为内陆循环 |
南极考察站使用的能源,最适宜开发利用的是()
A.地热能 | B.风能 |
C.煤炭 | D.太阳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