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一位西方人记录他在中国旅行的见闻,指出:“这个城中,男女比例为1:2,很多人新近才从外地迁来,与我先前看到的中国城市不同。此地的妇女徒步或骑马公开地在大街上招摇过市,一点也不害怕外国人。”这应当是何时何地的情况?(   )

A.1750年的北京 B.1810年的上海
C.1860年的南京 D.1900年的广州
科目 历史   题型 选择题   难度 较易
知识点: 太平天国运动的评价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司马迁在《史记》中写道:“南游江淮,上会稽,探禹穴,浮于沅、湘,北涉汶、泗,讲业齐、鲁之都,观孔子之遗风。乡射邹、峄、困翻、彭城,过梁、楚以归。”这段材料告诉我们他获取史料的主要方式是

A.实地调查 B.文献查阅 C.道听途说 D.考古发掘

假设古代最高统治者为表示重视农业生产而示范犁地,图中扶犁的最有可能的是

A.齐桓公 B.汉景帝
C.隋文帝 D.唐太宗

明代朱德润在《飞洪桥诗》中描述了济宁城繁荣景象:“日中市贸群物聚,红毡碧碗堆如山,商人嗜利暮不散,酒楼歌馆相喧阗。” 另据《济宁直隶州志》载:清乾隆年间,济宁南门大街和大闸口一带,“百货物聚处,客商往来,南北通衢,不分昼夜”。这反映了以下哪方面的情况

A.明清城镇经济繁荣和发展 B.我国古代农业的水平很高
C.我国明清手工业水平发达 D.我国资本主义商业有了较大发展

卖豆腐起家的太原王氏是明清时期著名的晋商。在经商做官发财后,大兴土木,建成的王家大院被专家称为“华夏民居第一宅”、“山西紫禁城”。这一现象产生的消极影响是

A.有利于晋商文化的保留 B.使手工业产品缺乏市场
C.影响工商业扩大在生产 D.影响农业经济的商品化

下面图一到图二两则史料的变化可以直接用来论证

A.我国古代农业经营方式的变化 B.我国古代农业耕作方式的变化
C.我国古代经济结构的变化 D.我国古代手工业技术的进步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