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废除丞相以后相当于丞相地位的官职所享有权力范围的变化
时期 |
职位 |
所享有权力范围 |
明代中叶后 |
内阁首辅 |
拥有票拟权,但不是合法的宰相,地位常受到挑战 |
清代 |
军机大臣 |
承旨拟写,相当于顾问、秘书班子 |
材料二 当代史学家对封建国家权力运行的规律作了如下总结:皇帝从资历较浅、地位不高的心腹近侍或仆从中选拔一些人来承担政务,逐渐演变成正式的辅政机构,当这些辅政机构和官员的权力较重时,皇帝又从更为亲宠的近侍或仆从中另选一些人来承担政务,有意架空原有的辅政机构和官员,剥夺其实权,仅保留虚衔或使之变为荣誉职称,然后又进行下一轮的循环……每一次循环的结果,都使得中枢机构原权力更分散,皇帝的权力更加强。这种不断地转移与分散,是封建国家权力运行的基本规律。
材料三 法国著名启蒙思想家孟德斯鸠在其《论法的精神》一书中曾这样评价当时中国的君主专制:“中国政府只有在施用棍棒才能让人民做些事情,政府与其说是管理民政,毋宁说是管理家政。中国的专制主义,……用自己的锁链武装了自己,而变得更为凶暴。”“因此,中国是一个专制国家,它的原则是恐怖的。”
请回答:
(1)请结合材料一、二及所学知识,列举明清时期中枢机构大循环的表现,并说明其反映的本质问题。
(2)你同意材料三中孟德斯鸠的观点吗?当时中国君主专制的强化对中国社会发展产生了什么影响?
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材料从秦朝铸造"半两"钱开始,铜币主要以重量为名,汉代的"五铢"钱,"重如其文",直到隋代,都被视为标准性的钱币。由于盗铸,剪凿良币以取铜等原因,钱币实际重量与钱币上铭文不符的现象时常发生。隋末,劣币盛行,"千钱初重二斤,其后愈轻,不及一斤"。币值混乱,影响流通。针对这种情况,武德四年(621)唐高祖下诏铸"开元通宝"钱,即在钱币上铸"开元通宝"字样(或识读成"开通元宝"),大小仿汉"五铢",称作一文,亦称一钱,每十钱重一两,"新钱轻重大小最为折衷,远近甚便之",这成为衡法由十六进位制变为十进位制的关键。"钱"取代"铢"成为"两"以下的重量单位。此后历代钱币均称"通宝"或"元宝",钱币上不再标识重量。宋代以后,使用皇帝的年号作为钱名逐渐成为常制,如"熙宁通宝""光绪元宝"等。
--摘编自彭信威《中国贷币史》等
(1)根据材料,指出唐代币制改革的主要内容。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唐代币制改革的意义。
史学研究方法影响人们对历史事件的认识和评价。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英国的优越地位在十八世纪归功于优越的政治制度……在十九世纪初期则几乎完全归功于机械技术。在1740年,"效法英国"一词已经成为人们的口头禅,而到1830年,英国已成为"工业欧洲的老师"……
--C·W·克劳利《新编剑桥世界近代史》第九卷
材料二《世界近代史》和《全球通史:1500年以后的世界》摘目
第一编资本主义制度的产生 第一章英国资产阶级革命 第二章十七、十八世界欧洲主要国家 第三章美国独立战争和拉丁美洲各国独立战争 第四章法国大革命 第五章法兰西第一帝国维也纳会议 第二编进入工业资本主义时代 第三编资本主义制度的确立 …… --摘自刘宗绪《世界近代史》(高等教育出版社2011年版) |
第一编 1500年以前诸孤立地区的世界 第二编新兴西方的世界,1500-1763年 第三编西方据优势地位时的世界,1763-1914年 (一)优势的基础 第十章科学革命 第十一章工业革命 第十二章政治革命 一、政治革命的格局 二、英国革命 三、启蒙运动 四、美国革命 五、法国革命 …… --摘自斯塔夫里阿诺斯著《全球通史:1500年以后的世界》(中国社会科学院出版社1999年版) |
(1)据材料一,概括说明英国对于世界近代历史发展的重要贡献
(2)据材料二,指出两本著作对英国在世界历史上的地位有何不同认识。
(3)依据材料二所反映的斯塔夫里阿诺斯研究历史的视角,说明近代西方是如何取得"优势地位"的。
1980年6月18日,四川省广汉县向阳人做出了一个在新中国历史上具有重要意义的举动(如下图)。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概括指出材料所蕴含的历史信息,并结合时代背景加以阐释。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有学者认为,在16-19 世纪中叶的世界经济发展中,英国的地位步步上升,最终独占鳌头,成为世界经济体系中最大的剥削者。表2 所列为英国在这一进程中的历史事件。
表为英国历史大事年表(部分)
材料二"二战"后,世界经济的演进路线,是由解决了欧洲欠美国债务的盟国间的金融协定所决定的。针对这些协定的谈判,将冲突从战场上转移到了外交家的会议室里。盟国与轴心国之间此前的角逐让位于盟国彼此之间的竞赛。而美国则从这场竞赛中胜出。
--[美]迈克尔·赫德森《金融帝国:美国金融霸权的来源和基础》
材料三任何国家和民族在追求自身发展时,若一直忽视甚至无视全人类共同利益的存在,则不仅危害自己,更要殃及全人类。
--贺金瑞《全球化与交往实践》
(1)结合所学知识,为材料一中"英国历史大事年表"补充两件大事并说明理由。
(2)根据材料二,结合所学知识,分析美国在"二战"后世界经济演进中是如何胜出的。
(3)根据以上材料,结合所学知识,说明英国和美国确立各自经济地位主要方式的不同及其启示。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善观水者,必观其澜。明末清初以下,中国社会发生深刻变化。一些有识之士,勇立潮头,审时度势,引领时代。下列代表人物的言论所体现的思想作为时代精神,推动了中国社会的进步。
代表人物 |
生活年代 |
言论 |
顾炎武 |
1613-1682 |
文之不可绝于天地者,曰明道也,纪政事也,察民隐也,乐道人之善也,若此者,有益于天下,有益于将来。--《日知录》 |
魏源 |
1794-1857 |
广东互市二百年,始则奇技淫巧受之,继则邪教毒烟受之,独于行军利器则不一师其长技,是但肯受害不肯受害也。--《海国图志》 |
陈独秀 |
1879-1942 |
本志主旨,固不丰批评时政,青年修养,亦不丰讨论政治,然有关国命存亡之大政,安忍默不一言。--《新青年》3卷5号《答顾克刚》 |
(1)根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指出三位代表人物言论分别反映的社会问题及主张。
(2)根据材料,联系明清以来历史发展的趋势,简析有识之士引领时代的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