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远古开始,人们就把“天”作为人类智慧追索的对象,诗人屈原提出172个“天问”。下列关于“天问”的回答中,具有唯物主义倾向的是
A.天行有常,不为尧存,不为桀亡 | B.“天为阳,地为阴”、“天圆地方” |
C.天地之变,阴阳之化 | D.立天地者,水也。成天地者,气也 |
哲学上根本对立的世界观是
A.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 | B.辩证法和形而上学 |
C.可知论和不可知论 | D.唯意志沦和宿命论 |
从古至今对世界是什么的主要观点有
A.世界是心造的和神造的 | B.世界是不变的不发展的物质世界 |
C.世界是变化的发展的物质世界 | D.世界既是物质的世界又是精神的世界 |
把哲学唯心主义看作是生长在“人类认识这棵活生生的树上的一朵不结果实的花”,这种观点说明唯心主义哲学
A.同人类认识伴随始终 | B.在人类认识发展过程中是难以避免的 |
C.产生和存在有其深刻的社会根源、阶段根源和认识论根源 | |
D.在总体上是错误的,是不结果实的 |
人们常以“心想事成”来表示祝愿,但心想事未必成,这是因为
A.思维和存在具有直接同一性 | B.只有符合实际的想法才可能成为事实 |
C.意识不能转变为物质 | D.外部物质世界决定人的思想意识 |
一切哲学都是
A.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理论形态 | B.知识的综合、升华和总汇 |
C.具体科学知识的概括和总结 | D.最抽象的含有阶级性的意识形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