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校所在地(120°E、40°N)安置一台太阳能热水器,为了获得最多的太阳光热,提高利用效率,需根据太阳高度的变化随季节调整倾角,下列各日照图与热水器安置方式搭配不合理的是( )
暴雨引发的洪水携带泥沙进入湖泊后,沉积形成砂质纹层。某地湖泊中砂质纹层出现频次与厄尔尼诺事件频次正相关。据此推算的厄尔尼诺事件频次如图所示。读图,回答下列题目。
(1)由图可知( )
A. |
距今1200年左右该地气候较稳定 |
B. |
距今3500年该地河流侵蚀作用强 |
C. |
厄尔尼诺事件导致该地暴雨频发 |
D. |
全球气温下降引发厄尔尼诺现象 |
(2)该地最可能位于( )
A. |
印度洋沿岸 |
B. |
大西洋西岸 |
C. |
亚欧大陆东部 |
D. |
南美洲西部 |
数据中心建设应考虑低碳、安全、清洁、水源等多种因素。图为某区域景观示意图。读图,回答下列题目。
(1)图中四地,适合修建数据中心的是( )
A. |
甲 |
B. |
乙 |
C. |
丙 |
D. |
丁 |
(2)该区域( )
A. |
地形崎岖,喀斯特地貌发育 |
B. |
土壤肥沃,为国家粮食主产区 |
C. |
河流径流量大,结冰期较长 |
D. |
夏季高温潮湿,冬季寒冷干燥 |
某校开展“时空智融能,因至慧”跨学科主题学习系列活动。结合2023年6月10日文化和自然遗产日,同学们展示了有关二十四节气的作品。如图是学生设计创作的网页截图。读图,回答下列题目。
(1)二十四节气是古人观天察地、认识自然的智慧结晶,客观反映了( )
①太阳活动
②四季变化
③降水总量
④物候现象
A. |
①② |
B. |
①③ |
C. |
②④ |
D. |
③④ |
(2)据图推断( )
A. |
甲地种冬小麦正值梅雨时节 |
B. |
可以通过遥感监测乙地涝灾 |
C. |
正午太阳高度甲地比乙地大 |
D. |
昼长周年变化甲地小于乙地 |
对日影和太阳高度变化的观测可以判断地理位置、地方时等要素。图1为甲地某日日出至日落期间标杆的日影变化示意图,当日影朝正北方向时,标杆长度与其日影长度相等。图2为乙地同一日正午时刻的太阳高度示意图。图中时间均为北京时间。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观测当日( )
A. |
甲地昼长夜短 |
B. |
乙地昼短夜长 |
C. |
甲地昼长大于乙地 |
D. |
甲乙两地昼夜等长 |
(2)甲地位于乙地( )
A. |
东南 |
B. |
西南 |
C. |
东北 |
D. |
西北 |
冰川作用是塑造地表形态的一种重要外力作用,常形成不同类型的冰川地貌。科研人员通过对典型冰川地貌的研究,可判断冰川的规模、运动方向及古气候环境。图中的羊背石是典型的冰川侵蚀地貌景观,由于冰川侵蚀作用方式不同,迎冰面和背冰面坡度不同。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依据所学地理知识,判断该地貌景观目前在我国主要分布于( )
A. |
青藏高原 |
B. |
黄土高原 |
C. |
云贵高原 |
D. |
内蒙古高原 |
(2)通过对羊背石的观察,可以直接判断( )
A. |
古冰川发育的厚度 |
B. |
古冰川运动的方向 |
C. |
古冰川作用的规模 |
D. |
古冰川形成的时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