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水稻种植业的特点是:( )
A.单位面积产量低,但商品率较高 | B.科技水平高 |
C.灌溉便利,水利工程量小 | D.机械化水平低,单位面积产量高 |
萧湘的爸爸在北京工作,妈妈是合肥市某中学老师。小学时每年暑假,萧湘都随妈妈去北京度假;2003年,由于工作需要,妈妈调到北京市某中学任教,萧湘随妈妈去北京上中学,2008年萧湘以优异的成绩考入上海复旦大学。萧湘是环保志愿者,寒假准备随学校环保组织去西北考察。据此回答下列各题萧湘的经历中属于人口迁移的是
①小学时夏天去北京度假 ②到北京上中学 ③到上海上大学 ④去西北考察
A.①② | B.②③ |
C.③④ | D.①④ |
萧湘的爸爸去北京工作的原因不可能是
A.北京有更多的就业机会 | B.获得更高的经济收入 |
C.改善个人及家庭的生活 | D.北京的城市问题少 |
图中N、S为南北极点,P、Q是晨昏线与某一经线圈的两个交点,K、L位于晨线与昏线的中点,P、K两地经度差15°。P点纬度随太阳直射点的移动而变化,据此回答下列各题。图中K、L两点的纬度值分别是
A.0°、0° | B.23°26′、23°26′ |
C.0°、23°26′ | D.23°26′、0° |
图中Q点的昼长可能是
A.8小时 | B.14小时 |
C.16小时 | D.24小时 |
关于P点的说法,正确的是
A.P点南移时,N点正午太阳高度变小 |
B.P点的最高纬度是90°,最低纬度是0° |
C.P点纬度最低时,N点昼最长 |
D.P点与Q点运动方向相反 |
甲、乙为我国两个省级行政中心,据此回答下列各题。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甲地位于乙地的西北方 | B.图1的比例尺大于图2 |
C.甲地距离北京的直线距离比乙地远 | D.甲地的自转线速度较乙大 |
有关甲、乙两地所在区域地理特征的叙述,正确的是
A.甲地年降水量比乙地少 | B.甲地海拔高,乙地海拔低 |
C.甲地所在省区年太阳辐射强,风能资源丰富 | D.乙地所在省区地表崎岖,水能资源丰富 |
甲地所在省区局部地区出现岩石大面积裸露,主要原因是
①风化和风力侵蚀作用加强②流水侵蚀作用强
③气候干旱少雨④植被破坏严重
A.①② | B.①③ | C.②④ | D.③④ |
河流侵蚀作用中的溯源侵蚀,是河床深切作用逐渐向河流上游方向发展的过程。图为某地的等高线示意图(单位:米)。据图回答下列各题。
关于图中水文和地形的说法,正确的是
A.L1、L2、L3、L4为河流 |
B.L3是L1河与L2河的分水岭 |
C.L3河落差最大 |
D.L4河水流较急 |
若图中河流侵蚀作用不断增强,则未来可能出现的是
A.山地一定变得更低 |
B.分水岭与河谷之间的高差变小 |
C.L3附近的等高线将逐渐向南凸出 |
D.L4河与L1河连成同一水系 |
图1是飞机航拍的土地利用图,圆圈内为农田。图2是该地气候资料图,读图回答下列各题。关于该地气候和主要农作物的说法,正确的是
A.地中海气候蔬菜 | B.亚热带季风气候甘蔗 |
C.温带大陆性气候棉花 | D.热带草原气候小麦 |
影响该地农田空间分布形态的最直接原因是
A.人口密度 | B.灌溉设施 | C.土壤肥力 | D.河流分布 |
影响该地每月日平均日照时间年变化的最主要因素是
A.昼夜长短 | B.天气状况 | C.海陆位置 | D.地形地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