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01年,梁启超在《过渡时代论》里描绘了世纪之交中国社会“穹古以来祖宗遗传、深顽厚锢之根据地,遂渐渐摧落失陷,而全国民族,亦遂不得不经营惨淡跋涉苦辛而就于过渡之道”。这一特点形成的主要原因是( )
| A.民族资本主义发展不够充分 | B.中国民族危机和社会危机深重 |
| C.三民主义思想存在严重缺陷 | D.中国传统文化压抑、扼杀人性 |
英国广播公司(BBc)进行网上投票;评选世界近1000年以来最伟大的思想家,结果马克思最后胜出。来自挪威的投票者科里森说:“马克思启蒙了数以千计争取自由正义的人民,他是现代政治思想之父。”这位投票者说:“他是现代政治思想之父”是因为马克思()
| A.改造空想社会主义 | B.发表《共产党宣言》 |
| C.赞扬巴黎公社革命 | D.指导第一国际的工作 |
“外争国权,内惩国贼”“未经国民许可,签字誓不承认”“还我学生,还我自治”这些抗议口号同时出现在()
| A.五四运动时期 | B.国民革命时期 |
| C.辛亥革命时期 | D.抗日战争时期 |
《全球通史》中说:“在中国长达数千年的历史上,有过三次大革命,它们从根本上改变了中国的政治和社会结构。……第二次发生于1911年”。这次“革命”是()
| A.戊戌变法 | B.辛亥革命 |
| C.新文化运动 | D.五四运动 |
俄国记者扬契维茨基在《八国联军目击记》中写道:每一次齐射之后,我们都听到了刺耳的号叫声,只见红灯掉落了,溃散了,熄灭了。但是民团仍然挥舞着大刀长矛,向车站前进……一排子弹射过去,大旗倒下了,又举了起来,接着又倒了下去。材料最能说明义和团( )
| A.坚定的政治信仰 | B.愚蠢的牺牲精神 |
| C.顽强的民族精神 | D.愚昧的果敢顽强 |
法国曾拟定了一份对华条约备忘录中记载:惩罚主要罪犯,罪犯应由各国驻北京使节指定:在北京建立一支永久性的使馆卫队……。据此判断,该备忘录提出于( )
| A.1840—1850年 | B.1860—1870年 |
| C.1880—1890年 | D.1900—1910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