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于河北唐山的启新洋灰公司,是旧中国最大的民营水泥工业。1934年前最高产量曾达27万吨,此后产量显著下降。1947年恢复到16万吨,1948年又跌至13万吨,并被征军用。1934年后该公司经营每况愈下的客观原因有( )
①资金少、技术弱、产品竞争力差 ②官僚资本压制和国民政府内战政策 ③日本的经济掠夺 ④美国的经济侵略
| A.①②③④ | B.①③④ | C.①②③ | D.②③④ |
20世纪20年代初,上海马路上每天要通过大量各式各样的车辆——汽车、卡车、电车、马车、自行车、人力车、独轮推车、手推车……以及成千上万的行人。这表明上海
| A.是当时中国最繁华的商业城市 | B.各地经济发展具有严重不平衡性 |
| C.交通工具受西方的影响比较深 | D.交通工具适应了不同阶层的需要 |
邓小平指出,“海南岛和台湾的面积差不多,那里有许多资源,有富铁矿,有石油天然气,还有橡胶和别的热带、亚热带作物。海南岛好好发展起来,是很了不起的”。由此可见,把海南设为经济特区主要是因为
| A.海南最适宜于做经济特区 | B.海南具有一定的区位优势 |
| C.探索经济体制改革的需要 | D.海南经济在全国比较发达 |
在我国农业的社会主义改造中,政府采取让农民加入农业生产合作社的措施,1953年12月农业合作社还只有一百四十多个,经过仅仅9个月时间,到1954年秋已发展到十万多个;到1955年6月经过初步整顿后,还有六十五万个。这一状况
| A.表明我国农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已基本完成 |
| B.改变了我国生产资料私有制的主体地位 |
| C.说明我国的社会主义改造有急于求成倾向 |
| D.说明政府对社会主义改造缺乏整体认识 |
下图是国民政府某一时期发行的一套纸币的面值之一。该套纸币的发行
| A.推动了国统区经济的健康发展 |
| B.造成中国对外贸易严重入超 |
| C.使中国自然经济走向完全解体 |
| D.沉重打击了中国的民族工业 |
张謇在“设厂自救”的浪潮中创办了大生纱厂,他通过刘坤一(时任两江总督)将湖北官纱局存沪未用的纱机以20400锭领回,作价25万两,作为官股,“按年取息”;当时工人工资较低,正、杂各税也较轻,所以企业经营顺利,利润优厚。这表明
| A.大生纱厂是一个官商合办的企业 |
| B.民族工业发展的阻力已基本消失 |
| C.民族工业得到政府一定程度的扶助 |
| D.股份制在民营企业中已普遍存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