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楚汉之争中,有这样一个故事:韩信投靠刘邦后,被派去管理杂乱无章的粮仓。但很快韩信就把新谷、陈粮分开,而且新谷、陈粮的多少统计的非常清楚。他的这些智慧最可能记载于( )
A.《石氏星表》 | B.《九章算术》 | C.《夏小正》 | D.《汜胜之书》 |
新文化运动期间,陈独秀曾经声称他的某些主张不容匡正,而匡正者却层出不穷。林纾在自编的小说中表达了把陈独秀、胡适、钱玄同诸人一网打尽的愿望,除了留下一个笑话外,没有任何实际效果。这反映了新文化运动期间()
A.科学成为社会主流思想 | B.思想和言论相对自由 |
C.学术宽容得到广泛认同 | D.学术自由得到切实保障 |
康有为曾说:“设上下议院,无事讲求时务,有事集体会议,议妥由总理衙门代奏。事虽议于下,而可否之权仍操之于上,庶免泰西君民争权之弊。”这种观点主张()
A.议院独立于政府之外 | B.议院功能在于限制君权 |
C.议院是朝廷咨议机构 | D.议院由民选,君民共治 |
1904年,商部头等顾问张謇上书商部,提出划定捕鱼区建议,并区别近海和远洋,主张“以内外渔界,定新旧渔业行渔范围”,保护中国近海“本国自主之权”。后清政府绘制了《江海渔界全图》。这一史实()
A.推动了中国近代海军的发展 | B.遏制了列强对渔业资源的掠夺 |
C.有利于发展实业与维护海权 | D.收回了帝国主义在华侵略权益 |
合理的历史联系是历史学习的常用方法之一,右图空白a、d相对应处,应补填上()
A.开埠通商、入超 |
B.开埠通商、商品市场与原料产地 |
C.鸦片走私、自然经济解体 |
D.鸦片走私、出超 |
清代学者洪吉亮在其著作《治平篇》中写道:“田与屋之数常处其不足,而户与口之数常处其有余”……“为农者十倍于前而田不加增,为商贾者十倍于前而货不加增”……“况天下之广,其游惰不事者何能一一遵上之约束乎?”对此理解不正确的是()
A.揭示了人口增长与生产资料的矛盾 | B.作者主张控制人口增长 |
C.人口的过快增长不利于社会稳定 | D.作者主张重农抑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