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阅读散文,回答问题。
母亲的书
琦君
①母亲在忙完一天的煮饭,洗衣,喂猪、鸡、鸭之后,就会喊着我说:“小春呀,去把妈的书拿来。”
②我就会问:“哪本书呀?”
③“那本橡皮纸的。”  
④我就知道妈妈今儿晚上心里高兴,要在书房里陪伴我,就着一盏菜油灯光,给爸爸绣拖鞋面了。
⑤橡皮纸的书上没有一个字,实在是一本“无字天书”。里面夹的是红红绿绿彩色缤纷的丝线,白纸剪的朵朵花样。还有外婆给母亲绣的一双水绿缎子鞋面,没有做成鞋子,母亲就这么一直夹在书里,夹了将近十年。外婆早过世了,水绿缎子上绣的樱桃仍旧鲜红得可以摘来吃似的。一对小小的喜鹊,一只张着嘴,一只合着嘴。母亲告诉过我,那只张着嘴的是公的,合着嘴的是母的。喜鹊也跟人一样,男女性格有别。母亲每回翻开书,总先翻到夹得最厚的一页。对着一双喜鹊端详老半天,嘴角似笑非笑,眼神定定的,像在专心欣赏,又像在想什么心事。然后再翻到另一页,用心地选出丝线,绣起花来。好像这双鞋面上的喜鹊樱桃,是母亲永久的样本,她心里什么图案和颜色,都仿佛从这上面变化出来的。
⑥母亲为什么叫这本书为橡皮纸书呢?是因为书页的纸张又厚又硬,像树皮的颜色,也不知是什么材料做的,非常的坚韧,再怎么翻也不会撕破,又可以防潮湿。母亲就给它一个新式的名称——橡皮纸。其实是一种非常古老的纸,是太外婆亲手裁订起来给外婆,外婆再传给母亲的。书页是双层对折,中间的夹层里,有时会夹着母亲心中的至宝,那就是父亲从北平的来信,这才是“无字天书”中真正的“书”了。母亲当着我,从不抽出来重读,直到花儿绣累了,菜油灯花也微弱了,我背《论语》《孟子》背得伏在书桌上睡着了,她就会悄悄地抽出信来,和父亲隔着千山万水,低诉知心话。
⑦母亲生活上离不了手的另一本书是黄历。她在床头小几抽屉里,厨房碗橱抽屉里,都各放一本,随时取出来翻查,看今天是什么样的日子。黄历上一年二十四个节日,母亲背得滚瓜烂熟。每次翻开黄历,要查眼前这个节日在哪一天,她总是从头念起,一直念到当月的那个节日为止。我也跟着背:“正月立春、雨水,二月惊蛰、春分,三月清明、谷雨……”但每回念到八月的白露、秋分时,不知为什么,心里总有一丝凄凄凉凉的感觉。小小年纪,就兴起“一年容易又秋风”的感慨。也许是因为八月里有个中秋节,诗里面形容中秋节月亮的句子那么多。中秋节是应当全家团圆的,而一年盼一年,父亲总是在北平迟迟不归。
⑧《本草纲目》是母亲做学问的书,那里面那么多木字旁、草字头的字,母亲实在也认不得几个。但她总把它端端正正摆在床头几上,偶然翻一阵,说来也头头是道。其实都是外公这位山乡郎中口头传授给她的,母亲只知道出典都在这本书里就是了。
⑨母亲没有正式认过字、读过书,但在我心中,她却是博古通今的。
文章围绕母亲的三本书,回忆了与母亲有关的哪些事?
                                                                              
细读第⑦段,说说黄历为什么是母亲生活上离不了手的书?
                                                                             
赏析理解语句。
(1)赏析第⑤段中画线句的妙处。
外婆早过世了,水绿缎子上绣的樱桃仍旧鲜红得可以摘来吃似的。
                                                                              
(2)说说第⑧段中加线词语的表达作用。
但她总把它端端正正摆在床头几上,偶然翻一阵,说来头头是道。
                                                                             
文章结尾说“母亲没有正式认过字、读过书,但在我心中,她却是博古通今的”,这样说矛盾吗?为什么?
                                                                                                                                                                          
下列对这篇散文的赏析和理解,错误的一项是(    )

A.本文以“母亲的书”为线索组织材料,通过一个孩子的视角来探究“母亲的书”,勾勒母亲的形象,捕捉母亲的情感世界。
B.第⑤段的“好像这双鞋面上的喜鹊樱桃……都仿佛从这上面变化出来的。”这句话通过“我”的心理活动写母亲的心理,表现外婆的爱触发了母亲绣花的灵感。
C.琦君的《春酒》与本文都是通过生动的生活细节,来展现母亲的形象,从而表达她对母亲的赞美。
D.作者将母亲的书如数家珍般娓娓道来,平淡中注入深沉,温馨中透着爱怜,字里行间流淌着一种浅浅的愁绪。
科目 语文   题型 选择题   难度 较易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将“是的,此曲只应天上有,人间哪得几回闻?”还原到文段中的位置,正确的一处是( )
阿炳和杨荫浏都已经离我们远去了,可映月的二泉还奔涌在我们的生命和生活中。(A)记得,这首美妙绝伦的乐曲使著名指挥家小泽征尔由衷倾倒,他说过,《二泉映月》应当跪下来听。(B)也许,唯有双膝跪倒,才可以聊表心中的虔敬和感激。(C)我们感激创造美的阿炳和发现美的杨荫浏。阿炳开掘出了他心中独一无二的音乐泉。杨荫浏牵着“泉水”的手,出了山。(D)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2014南京青奥会吉祥物“砳砳”的创意源于雨花石,形象生动活泼且极富内涵。
B.莫言作品大多通过一个个匪夷所思的黑色幽默故事,人们去反思社会发展过程中的一些问题。
C.我们要以主人翁的态度参与到投身创建文明武汉的活动中去。
D.事实表明,网络谣言的泛滥和滋生,会导致许多上网的人成为受害。

依次填入下面横线上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我绝不()有谁来代替,因为在这世界上,每人都有一块必得由他自己来耕种的土地。
古人尚且知道这种道理,()这种道理,难道我们还不如古人,还不懂得这种道理吗?
在现实中盲目模仿文学作品中人物的行为,说明他的()能力太低。
希望 宣扬 鉴定 B.企望 宣扬鉴赏
C.企望 宣传 鉴定 D.希望 宣传鉴赏

下列各组词语中注音和字形全都正确的一组是()

A.秀(qí)(rú)染(ā)谀奉承
B.(qiè)意思(cǔn)蓬首(gòu)面
C.沉(miǎn)(chuí)练吹毛求(zī)
D.衣(bō)浮(zhào)自(yì)自怜

对名著中的人物和情节描述正确地的一项是 ()

A.汤姆·索亚是个调皮的孩子,他和同父异母的弟弟乔·哈泼一起接受姨妈波莉的监护。(《汤姆·索亚历险记》)
B.沙僧也叫沙悟净,原为天宫中的卷帘大将,因调戏嫦娥,被贬下界,在流沙河为妖,后保唐僧取经,得成正果。(《西游记》)
C.贝多芬是一个不幸的人,贫穷孤独且双耳失聪,世界不曾给他欢乐,他却创造了欢乐来给予世界!他用他的苦难来铸成欢乐。(《名人传》)
D.保尔的一生中有三位重要的女性,他的初恋情人冬妮娅,在铁路总工厂任共青团书记时认识的达雅,以及他的妻子丽达。(《钢铁是怎样炼成的》)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